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一定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30m/s.警车发动后刚好用17.5s的时间追上货车,问:
(1)警车追上货车时,警车的位移多大?
(2)警车启动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多大?
(3)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分析 (1)警车追上货车时的位移就等于货车的位移,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解即可.
(2)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出货车在5s后警车发动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设警车一直做匀加速运动,直到17.5s内追上货车,由位移关系求出警车的加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此时警车的速度,与其最大速度比较,发现超过最大速度,说明警车是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30m/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由位移关系求出警车启动时的加速度.
(3)开始阶段,货车的速度大于警车的速度,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当警车的大于货车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小.说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最大距离最大.由位移关系求出最大距离.

解答 解:(1)警车追上货车时的位移就等于货车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即为:
x=x=v(t+t0)=20×(17.5+5)m=450m;
(2)因为警车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overline{v}=\frac{0+{v}_{m}}{2}=\frac{0+30}{2}m/s=15m/s<{v}_{货}$
故警车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追不上货车,令其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则匀速运动时间为t-t′据位移关系有:
${x}_{警}=\frac{1}{2}at{′}^{2}+{v}_{m}(t-t′)$
又vm=at′
由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a=6m/s2
(3)警车追上前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据速度时间关系有此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frac{{v}_{货}}{a}=\frac{15}{6}s=2.5s$
此过程中货车位移为:x=v(t″+t0)=20×(2.5+5)m=150m
警车的位移为:${x}_{警}=\frac{1}{2}at{″}^{2}=\frac{1}{2}×6×2.{5}^{2}m=18.75m$
所以两车相距最大距离为:△x=150-18.75m=131.25m
答:(1)警车追上货车时,警车的位移为450m;
(2)警车启动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6m/s2
(3)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131.25m.

点评 相遇问题主要从位移关系入手,相遇前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和速度时间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10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25个原子核了
B.重核裂变会释放出核能,产生的中等质量的核的比结合能大于原来重核的比结合能
C.光子的波长越长,则光子的能量就越大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质量为6.0×103kg的汽车,以2.0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阻力为3.0×103N,则汽车的牵引力为(  )
A.6.0×103 NB.9.0×103 NC.1.2×104 ND.1.5×104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一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为+2×10-7C,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4×10-5J的功,从B点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6×10-5J的功,问:
(1)AB、AC间的电势差各是多少?
(2)如果取B点电势为零,则A、C两点电势各为多少?电荷在A、C两点的电势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质量为1Kg,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时,木块静止在长木板上.
(1)求此时木块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各多大?
(2)当把木块的倾角增大到45°时,木块刚好沿长木板匀速下滑,求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探究单摆摆长与周期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线,下端系一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O点;B.在小球静止悬挂时测量出O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
C.拉动小球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不大的角度(约5°),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1)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其表达式为g=$\frac{4{π}^{2}l{n}^{2}}{{t}^{2}}$;
(2)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C(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的长度当成了摆长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O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越摆越长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t记为了n次全振动的时间,并由计算式T=$\frac{t}{n}$求得周期
D.摆球的质量过大
(3)若该同学只测出不同摆线长L时对应的周期T,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可求得g=$4{π}^{2}•\frac{{x}_{2}-{x}_{1}}{{y}_{2}-{y}_{1}}$.若该同学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不变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vA=10m/s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vB为(  )
A.5 m/sB.$\frac{5\sqrt{3}}{3}$ m/sC.20 m/sD.$\frac{20\sqrt{3}}{3}$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C的过程中(  )
A.从A→B→C的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
B.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球和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
C.从B→C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弹簧弹性势能不断增加,C点小球的加速度大小a=g
D.小球到达C点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小,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辆长为0.6m的电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频闪周期为2s的相机拍摄了一组照片.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5m/s2B.1.5m/s2C.2.5m/s2D.以上均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