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图得出波的周期,再根据波速波长及周期的关系可求得波长;由两列波在P点的振动情况明确干涉后的振幅;
(2)由几何关系明确M点形成的光速差,明确MP之间光速差的范围;根据振动加强的条件明确有几个加强点,再由对称性可明确加强点的个数.
解答 解:(1)由图可知,波的周期T=1s;
则两波的波长λ=vT=20cm/s×1=20cm;
波程差△x=S1P-S2P=0
由两波源的振动图象可知,两波源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故P点的干涉振幅为0;
(2)对于MP间的任一点Q:
0≤S2Q-S1Q≤S2M-S1M
S2M-S1M=($\sqrt{10900}$-50)cm=54cm;
S2Q-S1Q=(2n-1)$\frac{λ}{2}$
式中n=1,2,3---等正整数时,Q点为振动加强点;
因几何关系可知n=3;
则由对称性可知,MN上有6个因干涉而振动加强的点;
答:①P点的振幅是0;②MN上因干涉振动加强的点有6个.
点评 本题考查干涉的内容,要注意明确振动加强点的条件应用;同时注意几何关系的确定.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适当增大飞镖投出时的速度 | B. | 适当减小飞镖投出时的高度 | ||
C. | 换用质量稍大些的飞镖 | D. | 到离靶盘稍遣些的地方投出飞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 |
B. | 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 |
C. | 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这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 | |
D. | 牛顿在归纳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科学家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因P=$\frac{{U}^{2}}{R}$,所以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原来的900倍 | |
B. | 因I=$\frac{P}{U}$,所以输电线上的电流减为原来的$\frac{1}{30}$ | |
C. | 因I=$\frac{U}{R}$,所以输电线上的电流增为原来的30倍 | |
D. | 若要使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不变,可将输电线的半径减为原来的$\frac{1}{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