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对于一块普通指针钟表,则(  )
A.分针的转动周期为1小时
B.时针的转动周期为24小时
C.若分针的长度是时针的2倍,分针端点的线速度分针是时针的24倍
D.若分针的长度是时针的2倍,分针端点的线速度分针是时针的48倍

分析 根据分针和时针的周期关系,由ω=$\frac{2π}{T}$研究角速度关系,再由v=ωr研究线速度关系.

解答 解:A、分针每1个小时转动1周,所以转动周期为1小时.故A正确;
B、时针每1个小时转动1周,所以转动周期为T=12h,故B错误.
C、D、分针的周期为T=1h,时针的周期为T=12h,两者周期之比为T:T=1:12,由ω=$\frac{2π}{T}$研究角研究得知,分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12倍;
由v=ωr得,分针与时针端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vr:ωr=(12×2):(1×1)=24:1,即分针端点的线速度是时针端点线速度的24倍.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 分针和时针的周期是常识,不能搞错,时针的周期与一天的时间不同,不是24h.要学会运用比例法分析各量的比例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的球体对球外质点P的万有引力为F.如果在球体中央挖去半径为r的一部分球体,且r=$\frac{R}{2}$,则原球体剩余部分对质点P的万有引力变为(  )
A.$\frac{1}{2}$FB.$\frac{1}{8}$FC.$\frac{7}{8}$FD.$\frac{1}{4}$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启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的司机,发现仍有乘客未上车,急忙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若从启动到停下,整个过程历时t,行驶x,则汽车的最大速度是(  )
A.$\frac{x}{2t}$B.$\frac{2x}{3t}$C.$\frac{3x}{2t}$D.$\frac{2x}{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绝缘平面上,水平匀强电场方向与X轴间成135°角,电场强度E=1×103N/c.某带电小球电量为q=-2×10-6c,质量m=1×10-3kg,以初速度V0=2m/s从坐标轴原点出发,V0与水平匀强电场垂直,
(1)该带电小球所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
(2)该带电小球在第二秒内的速度变化量;
(3)当带电小球再经过X轴时与X轴交于A点,求带电小球经过A点时速度V=?经历的时间t=?OA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O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质量为m=0.99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2kg的小车左端,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此时一颗质量为m0=0.01kg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0=300m/s射向物体并留在其中(入射时间极短).已知物体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最终物体刚好不掉下小车.求
(1)物体和小车最终的速度大小?
(2)从子弹入射到三者共速过程,小车前进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并能够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飞船上使用了降落伞、反推火箭、缓冲座椅三大法宝,在距离地面大约1m时,返回舱的4个反推火箭点火工作,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了2m/s以内,随后又渐渐降到1m/s,最终安全着陆.把返回舱离地1m开始到完全着陆称为着地过程,则关于反推火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着地过程中返回舱和航天员的动量变化
B.减小着地过程中返回舱和航天员所受的冲量
C.延长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
D.减小着地过程返回舱和航天员所受的平均冲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如图1的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两球的质量之比mA:mB=3:1.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P,重复10次,得到10个落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次.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卷尺的某整刻度点与O点对齐.

(1)2%验前应调节轨道末段,使末段水平,目的是使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每次实验时由静止释放A球,要(填“要”或“不要”)从同一位置释放.若将质量小的球由高出释放,让它碰质量大的静止小球,则该实验的误差将较大. 
(2)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14.50cm. 
(3)本实验的原理是:若能够证明式子maOP=maOM+mbON(用示意图中的字母表示)成立,即可证明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所用悬线长为l为103.0厘米,摆球直径为4.2厘米,摆球质量为240克.完成30次全振动用时63.0秒.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完成一次实验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变更摆球的质量,重做几次实验,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B.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的角度不应超过10°
C.用停表测出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D.在测定周期时,最好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E.单摆作简谐振动通过平衡位置时合力为零
F.单摆的周期为2.1秒,单摆的摆长为1.072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了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流表A1的量程为0-300μA,内阻约为100Ω(待测).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0-200μA,R1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Ω.E为电池,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S1为单刀单掷开关,S2为单刀双掷开关.
按电路图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R2和电阻箱R1适当调节后,将开关S2扳到接点1处,接通开关S1,凋节变阻器R2,使两个电流表的读数都是150μA.然后将开关S2扳到接点2,调节电阻箱R1,使标准电流表A2的读数仍为150μA.若此时电阻箱的读数是92.8Ω,则
(1)电流表A1的内阻为92.8Ω;
(2)为了保证两个电流表的安全使用,限流电阻R3的阻值应选D.
A.100Ω        B.150Ω   C.10kΩ        D.15kΩ
(3)为了便于实验操作和读数,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最好选B.
A.1kΩ        B.5kΩ     C.200Ω        D.50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