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质量为3kg的木板C停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光滑,左边立柱上固定有一根处于自由状态的轻弹簧,弹簧右端与质量为2kg的物块B连接.在B的右上方O点处用长为1.6m的轻绳系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A.现拉紧轻绳使之与竖直方向成60°角,然后将小球A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时炸裂成质量相等的两个物块1和2,其中物块1水平向左运动与B粘合在一起,并向左压缩弹簧,物块2仍系在绳上但速度水平向右,且刚好能回到释放点.若A、B均可看成质点,取g=10m/s2.求小球A炸裂时增加的机械能△E和弹簧被压缩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Ep

分析 (1)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小球到达底部时的速度,由动能守恒可求得碰后整体的速度,再由能量守恒可求得增加的机械能;
(2)对于A和B为整体,由动量守恒可求得粘合后的速度,再由能量守恒可求得最大弹性势能.

解答 解:(1)设物块A炸裂前的速度为v0,由动能定理mAg(L-Lcosθ)=$\frac{1}{2}$mAv02
代入数据解得:v0=4m/s,
设向左为正方向,物块1的初速度为v1,物块2的初速度为v2,则v2=4m/s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0=m1v1-m2v2
而mA=m1+m2
代入数据解得v1=12m/s
△E=$\frac{1}{2}$m1v12+$\frac{1}{2}$m2v22-$\frac{1}{2}$mAv02
代入数据解得△E=64J
(2)设物块1与B粘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vB,由动量守恒m1v1=(m1+mB)vB
代入数据解得:vB=4m/s
在以后的过程中,当物块C和1、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
(m1+mB)vB=(m1+mB+mC)v
有v=2m/s
由能量守恒得EPm=$\frac{1}{2}$(m1+mB)vB2-$\frac{1}{2}$(m1+mB+mC)vm2
代入数据解得:Epm=12J
答:(1)物块A炸裂时增加的机械能△E是64J;
(2)在以后的过程中,弹簧最大的弹性势能是12J.

点评 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明确各过程所对应的物理规律,则可以正确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AB、AC两光滑细杆组成的直角支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杆AB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两细杆上分别套有带孔的小球a、b,在细线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恰好水平,某时刻剪断细线,在两球下滑到细杆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a、b下滑到细杆底端时速度相同
B.小球a、b的重力做功相等
C.小球a的下滑时间小于小球b的下滑时间
D.小球a受到斜面的弹力大于小球b受到斜面的弹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可将纯油酸直接滴入浅盘的水面上
B.温度越高,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C.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压缩时液体分子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D.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E.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物体的带电量是一个不易测得的物理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测量带电物体所带电量.如图(a)所示,他将一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小物块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末端,物块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物块相连,操作步骤如下,请结合操作步骤完成以下问题:

(1)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他将长木板一端垫起一定倾角,接通打点计时器,轻轻推一下小物块,使其沿着长木板向下运动.多次调整倾角θ,直至打出的纸带上点迹间距相等,测出此时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倾角,记为θ0
(2)如图(b)所示,在该装置处加上一范围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用细绳通过一轻小定滑轮将物块A与物块B相连,绳与滑轮摩擦不计.给物块A带上一定量的正电荷,保持倾角θ0不变,接通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小物块A,该过程可近似认为物块A带电量不变,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分析正确的是D
A.纸带上的点迹间距先增加后减小至零
B.纸带上的点迹间距先增加后减小至一不为零的定值
C.纸带上的点迹间距逐渐增加,且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变
D.纸带上的点迹间距逐渐增加,且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之差逐渐减少,直至间距不变
(3)为了测定物体所带电量q,除θ0、磁感应强度B外,本实验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BD
A.物块A的质量M                     B.物块B的质量m
C.物块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D.两物块最终的速度v
(4)用重力加速度g,磁感应强度B、θ0和所测得的物理量可得出q的表达式为$\frac{mg}{Bvtan{θ}_{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某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用伏安法研究某电子元件R1(6V,2.5W)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多次测量并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备有下列器材
A、直流电源(6V,内阻不计)
B、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10Ω)
C、电流表A(0~0.6A,内阻未知)
D、滑动变阻器R(0~20Ω,5A)
E、滑动变阻器R′(0~200Ω,1A)
F、定值电阻R0(阻值为1990Ω)
G、开关与导线若干
(1)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请你设计测量电子元件R1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原理图(R1可用“”表示)(请画在图丙方框内)

(2)在实验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用D(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
(3)将上述电子元件R1和另一个电子元件R2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甲中,他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乙中oa、ob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7.0V,内阻忽略不计,调节滑动变阻器R3,使电子元件R1和R2消耗的电功率恰好相等,则此时电子元件R1的阻值为10Ω,R3接入电路的阻值为8.0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小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某一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在图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并用F表示此力.
(2)若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N,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BC(可能有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A.F1=6N   B.F=8N    C.θ1=45°   D.θ1<θ2
(3)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可能有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A.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B.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C.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D.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E.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磁敏电阻在没有磁场时电阻很小,有磁场时电阻变大,并且磁场越强电阻值越大.为探测有无磁场,利用磁敏电阻作为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不变,在没有磁场时调节变阻器R使电灯L发光.若探测装置从无磁场区进入强磁场区,则(  )
A.电灯L亮度不变B.电灯L亮度变亮
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D.电源的内耗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仅提供下列实验器材: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几欧姆
B.直流电压表V1、V2,量程均为0~3V,内阻约为3kΩ
C.电流表,量程0.6A,内阻小于1Ω
D.定值电阻R0,阻值为5Ω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F.导线和开关若干
①如图甲电路是实验室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按该电路图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测得多组U、I数据,并画出U-I图象,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均偏小,产生该误差的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②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发生了故障,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连接的部分实物图如图乙所示,其中还有一根导线没有连接,请补上这根导线.
③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电压表V1和V2的多组数据U1、U2,描绘出U1-U2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斜率为k,与横轴的截距为a,则电源的电动势E=$\frac{ak}{k-1}$,内阻r=$\frac{{R}_{0}}{k-1}$ (用k、a、R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值.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实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

(1)有以下两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A.
(A)量程0~100mA,内阻约2Ω
(B)量程0~0.6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Ω调节至10.0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
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
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
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t(℃)20.040.060.080.0100.0
阻值R(Ω)9.610.411.112.1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作出R-t图象.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R=0.04t+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