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它是爱恩斯坦所先发现并加以理论解释的
B.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C.据波尔理论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结构

C

解析试题分析: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不是波动性的,故A错误;半衰期不会随地球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其运动的半径减小,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故C正确;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D错误;
考点:光电效应;粒子散射实验;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OBCD为半圆柱体玻璃的横截面,OD为直径,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AO方向从真空斜射入玻璃,B、C点为两单色光的射出点(设光线在B、C处未发生全反射)。已知从B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到B的传播时间为t。

①若OB、OC两束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为λB、λC,试比较λB、λC的大小。
②求从C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到C的传播时间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于任何一种金属,要使它产生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入射光的强度要足够强
B.入射光的照射时间要足够长
C.入射光的频率要小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
D.入射光的频率要大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题(甲)图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题(乙)图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光照时间有关
D.若紫外线照射时没有光电流,则用频率更小的红外线照射就可能有光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由光电效应现象可知光子与电子是同一种粒子
C.在一束光中,光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光表现出波的性质
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在光子能量ε=hν中,频率ν仍表示的是波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  

A.入射光强度较弱B.入射光波长太长
C.光照射时间太短D.电源正负极接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理论和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有关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或学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红外遥感卫星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面物体的状况。地球大气中的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能强烈吸收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即地面物体发出的某些波长的电磁波,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大气层被遥感卫星接收。图为水和二氧化碳对某一波段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情况,由图可知,在该波段红外遥感大致能够接收到的波长范围为(    )

A.2.5~3.5μm B.4~4.5μm
C.5~7μm D.8~13μ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