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设O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打计数点2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2=1.2m/s,物体的加速度a=4.0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分析 根据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通过逐差法,运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

解答 解:由于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两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2=$\frac{{x}_{13}}{2T}$=$\frac{0.30-0.06}{2×0.1}$=1.2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得:
a=$\frac{{x}_{36}-{x}_{03}}{9{T}^{2}}$=$\frac{0.96-0.3-0.3}{9×0.{1}^{2}}$=4.0m/s2
故答案为:1.2、4.0.

点评 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了解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有利于减小误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  )
A.1:3:5B.4:12:5C.4:12:9D.2: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D.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物体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s内的位移为S,则物体在1S末的速度为(  )
A.$\frac{2S}{2n+1}$B.$\frac{2S}{2n-1}$C.$\frac{2n+1}{2}$SD.$\frac{2n-1}{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理论联系实际是物理学科特点之一,以下给出的几组表述中,实际应用于相应的物理理论相符合的是(  )
A.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应用了逛双缝干涉原理
B.光纤通信应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C.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D.立体电影应用了光的偏振理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它的加速度一定大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合上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正常,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逐渐滑动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而电压表的示数接近1.5V且几乎不变,直到当滑动触头滑至临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才急剧变化,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有效使用的部分短.改进后,测出几组电流、电压的数值,并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这个电鸿的电动势为E=1.52V,内电阻r=2.7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学习小组讨论物体的运动,下列为该小组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末速度和的一半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
C.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能很小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可能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一个物体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t=0开始运动,在第1、3、5…奇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向北的水平推力,使物体获得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在第2、4、6….偶数秒内,撤去水平推力,问,经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60.2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