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甲所示为一交变电路,其中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电路中电阻R的阻值为5Ω,当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中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压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0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10V
B.电流表的读数为0.2A
C.变压器的变压比为10$\sqrt{2}$:1
D.如果电阻B为可调电阻,当其阻值减少时,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减小

分析 根据图象可以求得输入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 解:A、电压表读数为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最大值$10\sqrt{2}$A,故A错误;
B、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U}_{1}^{\;}=\frac{100\sqrt{2}}{\sqrt{2}}V=100V$,根据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U}_{1}^{\;}{I}_{1}^{\;}={U}_{2}^{\;}{I}_{2}^{\;}$=$\frac{{U}_{2}^{2}}{R}$,即$100{I}_{1}^{\;}=\frac{1{0}_{\;}^{2}}{5}$,得${I}_{1}^{\;}=0.2A$,故B正确;
C、根据$\frac{{n}_{1}^{\;}}{{n}_{2}^{\;}}=\frac{{U}_{1}^{\;}}{{U}_{2}^{\;}}=\frac{100}{10}=\frac{10}{1}$,变压器的变压比为10:1,故C错误;
D、电阻R阻值减少时,输出功率${P}_{2}^{\;}=\frac{{U}_{2}^{2}}{R}$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掌握住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决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我国计划在2017年发射“嫦娥四号”,它是嫦娥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科学探测月球地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嫦娥四号离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绕月周期为T.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出(  )
A.“嫦娥四号”绕月运行的速度为$\sqrt{\frac{{{R^2}g}}{r}}$B.“嫦娥四号”绕月运行的速度为$\sqrt{\frac{{{r^2}g}}{R}}$
C.月球的平均密度$\frac{{3π{r^3}}}{{G{T^2}{R^3}}}$D.月球的平均密度为$\frac{3π}{{G{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理想变压器中,负载电阻R=55Ω,A、V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如图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为4A
B.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10W
C.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220W
D.原线圈电路中的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i=2sin(100π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纸带上打出的某两点间的距离,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打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研究重锤的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在实验所需的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测量的是C,通过计算得到的是D(填写代号).
A.重锤的质量         B.重锤底部距水平地面的高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2)(多选)在实验得到的纸带中,我们选用如图乙所示的起点O(与相邻点之间距离约为2mm)的纸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中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原始点,F点是第n个点.设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表达式可以用在本实验中计算F点速度vF的是CD.
A.vF=g(nT )                 B.vF=$\sqrt{2g{h}_{n}}$
C.vF=$\frac{{h}_{n+1}-{h}_{n-1}}{2T}$               D.vF=$\frac{{x}_{n+1}+{x}_{n}}{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通过实验来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变化,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打点计时器、
天平、刻度尺、秒表这些仪器中,本实验必须使用的是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今年是唐山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重生,我们在废墟上又建设了美好家园.对于汶川地震,专家普遍认为引发地震的原因是印度板块往北推进,向亚洲板块挤压并不断地向亚洲板块下插入,导致青藏高原迅速上升,并在高原的边缘形成了地震多发的断裂带,其中就包括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这一地震带非常活跃,估计地震的震源就在此.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我们就称之为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又称疏密波,其特征是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较快,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又称剪切波,其特征是振幅较大、周期较长、传播速度较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但其周期最长、振幅最大.因此,是地震引起地面破坏的主要力量.据资料记录,汶川地震发生时,位于成都的某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并测得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约为9km/s和4km/s.实验还测得,地震波在几种沉积岩中的波速如表所示:
岩石类型速度(m/s)
湿砂600~800
粘土1200~2500
砂岩1400~4500
对于地震波运动的全面了解,我们还需要理解波的其它性质,比如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研究中.我们相信对于地震波了解的越多,人类躲避灾难的能力就越强.请仔细阅读上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汶川地震中,位于震源上方的震中某中学地震测报组有单摆A与竖直弹簧振子B(如图所示),请判断地震发生时哪一个模型先有明显振动,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利用汶川地震中的某些数据,估算成都某观测站离震源的距离;
(3)某次地震中,一列横波由粘土进入湿砂中(设频率不变),试分析说明此列波在哪种地质结构中衍射现象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某课题小组利用如图(Ⅰ)所示的装置研究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带定滑轮的木板水平放置,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木块上,接收器固定在木板靠近滑轮的一端.实验过程中接收器通过数据采集器能记录木块从某一位置开始运动的位移x与所对应的时间t.在细绳一端悬挂质量m1=175g的钩码,木块开始运动后开启位移传感器,接收器电源,通过数据采集器处理数据得到如图(Ⅱ)所示$\frac{x}{t}$-t图象中的图线“甲”;保持木块质量不变,减少钩码数量,悬挂钩码质量m2=125g,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Ⅱ)所示的图线“乙”,重力加速度取10m/s2,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1)开启位移传感器,接收器电源时木块运动的速度为0.2m/s;图线“甲”所对应木块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图线“乙”所对应木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1m/s2
(2)木块(含位移传感器)的质量为0.275kg.
(3)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质量为m的物块A始终附着在楔形物块B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B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则B对A做的功为零
B.若B向上匀速移动距离l,则B对A做的功为mgl?
C.若B向左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l,则B对A做的功为mal
D.若B向下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l,则B对A做的功为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