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1)用公式$\frac{m{v}^{2}}{2}$=mgh,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重锤是从初速度为零开始,为此目的,所选纸带第一、二两点间距应接近2mm.
(2)若实验中所用重锤的质量为m未知,打点纸带如图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记录B点时,重锤的速度vB=0.59m/s,重锤的动能EKB=0.174J,从开始下落起至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是0.173J,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下落的机械能守恒.
(3)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frac{{v}_{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是图中的C.

分析 (1)书本上的实验,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
(2)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求出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
(3)根据公式$\frac{m{v}^{2}}{2}=mgh$,约去m,得$\frac{{v}^{2}}{2}=gh$,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有斜率直线,直线斜率大小等于g,确定答案;

解答 解:(1)用公式$\frac{1}{2}$mv2=mgh时,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重锤是从初速度为零开始,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打点周期为0.02 s,重物开始下落后,在第一个打点周期内重物下落的高度所以所选的纸带最初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h=$\frac{1}{2}$gT2=×9.8×0.022 m≈2 mm.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vB=$\frac{{x}_{AC}}{{t}_{AC}}=\frac{0.314-0.078}{2×0.02}$=0.59m/s,
重锤的动能EKB=$\frac{1}{2}$mvB2=0.174J
从开始下落至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mgh=1×9.8×0.0176J=0.173J.
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下落的机械能守恒.
(3)根据公式:$\frac{m{v}^{2}}{2}=mgh$,约去m,得$\frac{{v}^{2}}{2}=gh$,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有斜率直线,直线斜率大小等于g,所以C图正确.
故答案为:(1)重锤是从初速度为零开始,2mm
(2)0.59m/s,0.174J,0.173J.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下落的机械能守恒.
(3)C

点评 运用运动学公式和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解决问题是该实验的常规问题,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时注意从物理角度找出两个物理变量的关系表达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动能和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物体动能相同动量一定相同
B.某物体动量相同动能一定相同
C.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质量大的动量大
D.相同动量的两个物体质量大的动能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有一台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两个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2和n3,原副线圈的电压分别为U1、U2和U3,电流分别为I1、I2和I3,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I1:I2=n1:n2,I1:I3=n3:n1B.U1:U2=n1:n2,U2:U3=n2:n3
C.I1U1=I2U2+I3U3D.I1:I2=n2:n1,I1:I3=n1: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实线所示,经过△t=0.05s后的波形如图虚线所示.已知△t小于一个周期,则(  )
A.这列波的波长是3mB.这列波的振幅是0.4m
C.这列波的波速一定是20m/sD.这列波的频率可能是15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张力可以为零
B.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零
C.小球刚好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是$\sqrt{Rg}$
D.小球过最低点时,绳子张力与重力等值反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B.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C.分子势能一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D.给物体加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两颗人造卫星的质量之比m1:m2=1:2,轨道半径之比R1:R2=3:1.求:
(1)两颗卫星运行的向心力之比.
(2)两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之比;
(3)两颗卫星运行的周期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R视为质点),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轴重合,在R从坐标原点以速度v0=3cm/s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轴正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单选)R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是图2中的D.

(2)同学们测出某时刻R的坐标为(4,6),求此时R的速度与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个分力
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