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利用如1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竖直放置铺有白纸的木板上固定有两个轻质小滑轮,细线AB和OC连接于.点,细线AB绕过两滑轮,D、E是细线与滑轮的两个接触点.在细线末端A、B、C三处分别挂有不同数量的相同钩码,设所挂钩码数分别用Nl、N2、N3表示.挂上适当数量的钩码,当系统平衡时进行相关记录.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进行多次实验.
(1)下列能满足系统平衡的N1、N2、N3的取值可能为:
(A)N1=N2=3,N3=4(B)N1=N2=3,N3=6
(C) N1=N2=N3=3(D)N1=3、N2=4、N3=8
(2)下列关于本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有:
(A)需要利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B)∠EOD不宜过大
(C)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D)每次实验都应使细线的结点D处于同一位置
(3)每次实验结束后,需要记录的项目有N1、N2、N3的数值和______:
(4)该同学利用某次实验结果在白纸上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处理图,则根据你对本实验的理解,拉力FOD和FOE的合力的测量值应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F”或“F′”).

解:(1)对O点受力分析

OA OB OC分别表示三个力的大小,由于三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0C等于OD.因此三个力的大小构成一个三角形.
A、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正确;
B、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三力不能构成等腰三角形,故B错误;
C、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三力为边构成等边三角形,故C正确;
D、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三力不能构成三角形,故D错误.
故选AC.
(2)A、用砝码的个数可以代表拉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测量砝码的质量,故A错误;
B、∠EOD若太大,导致其合力较小,增大了误差,故∠EOD不宜过大,故B正确;
C、只要便于记录通过滑轮的力的方向即可,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故C正确;
D、该题应用了物体的平衡来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需要每次实验都使线的结点O处于同一位置,故D错误.
故选BC.
(3)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是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砝码的个数和记录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
故答案为: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
(4))本实验是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应将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合力,与真实的合力进行比较而去判断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在实验中,实际合力一定与OC在同一直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合力值( 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与实验值不会完全重合的,拉力FOD和FOE的合力的测量值应是图2中的F.
故答案为:F.
分析:(1)两头挂有钩码的细绳跨过两光滑的固定滑轮,另挂有钩码的细绳系于O点,由于钩码均相同,则钩码个数就代表力的大小.所以O点受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正确求解;
(2)明确实验原理,所采取的实验方法和措施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和便于操作;
(3)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必须作图,所以要强调三力平衡的交点、力的大小(钩码的个数)与力的方向.
(4)理解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理论值与实验的实际值是存在差距的.
点评:掌握三力平衡的条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同时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从力的图示角度去作图分析,同时理解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如1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竖直放置铺有白纸的木板上固定有两个轻质小滑轮,细线AB和OC连接于.点,细线AB绕过两滑轮,D、E是细线与滑轮的两个接触点.在细线末端A、B、C三处分别挂有不同数量的相同钩码,设所挂钩码数分别用Nl、N2、N3表示.挂上适当数量的钩码,当系统平衡时进行相关记录.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进行多次实验.
(1)下列能满足系统平衡的N1、N2、N3的取值可能为:
(A)N1=N2=3,N3=4(B)N1=N2=3,N3=6
(C) N1=N2=N3=3(D)N1=3、N2=4、N3=8
(2)下列关于本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有:
(A)需要利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B)∠EOD不宜过大
(C)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D)每次实验都应使细线的结点D处于同一位置
(3)每次实验结束后,需要记录的项目有N1、N2、N3的数值和
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
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

(4)该同学利用某次实验结果在白纸上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处理图,则根据你对本实验的理解,拉力FOD和FOE的合力的测量值应是图2中的
F
F
(选填“F”或“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如图是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点是从放手开始打下的连续的计时点,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
精英家教网
(1)由此你认为自由落体是做
 
(填“匀速”、“变速”)运动.你的判断依据是:
 

(2)从纸带上的数据可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3)实验中得到的加速度大小与当地的g值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校同学利用如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一光滑小球运动时对轨道压力的规律.该装置位于竖直面内,倾斜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在B点相切,圆轨道的半径为r.让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A点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最高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改变小球下滑的初速度v0,可测出小球经过最高点C时对轨道压力F 的对应值,g取10m/s2
精英家教网
(1)试写出压力F的大小随小球初速度v0变化的关系式;
(2)若测得小球质量m=0.2kg,圆弧半径r=-0.4m,压力F的最小值为5N,试确定小球下落的高度H,并在乙图的坐标上定性地画出F-v0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6分)某同学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三角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 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4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 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 t 2

G.以 t 2 为纵坐标、(l+d) 为横坐标,作出 t 2 ( l+d) 图像。

(1)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 t 2 (l+d)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拟合得到方程为:t 2 =1616.0 (l+d) - 14(s2)。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2。(取π 2 = 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图像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 t 2 l+d 图像,而应作 t ( d+l) 图像

D.不应作 t 2 ( l+d) 图像,而应作 t 2 (l+d)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