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C(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ADE.(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OP=m1OM+m2ON(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过程没有动能的损失,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m1•OP2=m1•OM2+m2•ON2(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分析 ①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质量可测而瞬时速度较难.因此采用了落地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平射程来反映平抛的初速度大小,所以仅测量小球抛出的水平射程来间接测出速度.
②过程中小球释放高度不需要,小球抛出高度也不要求.最后可通过质量与水平射程乘积来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③根据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可以写成表达式,若碰撞为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动能相同.

解答 解:①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其初速度,故选C.
②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定律,即验证:m1v1=m1v2+m2v3,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
上式两边同时乘以t得:m1v1t=m1v2t+m2v3t,得:m1OP=m1OM+m2ON,
因此实验需要测量:两球的质量、小球的水平位移,故选:ADE.
③由②可知,实验需要验证:m1OP=m1OM+m2ON;
若碰撞过程没有动能的损失,碰撞前后总动能保持不变,
$\frac{1}{2}$m1v12=$\frac{1}{2}$m1v22+$\frac{1}{2}$m2v22,上式两边同时乘以t2得:
$\frac{1}{2}$m1v12t2=$\frac{1}{2}$m1v22t2+$\frac{1}{2}$m2v22t2
则:$\frac{1}{2}$m1OP2=$\frac{1}{2}$m1OM2+$\frac{1}{2}$m2ON2,m1•OP2=m1•OM2+m2•ON2
故答案为:①C;②ADE;③m1OP=m1OM+m2ON;m1•OP2=m1•OM2+m2•ON2

点评 实验的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入射球和靶球从同一高度作平抛运动并且落到同一水平面上,故下落的时间相同,所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把本来需要测量的速度改为测量平抛过程当中水平方向发生的位移,可见掌握了实验原理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物理学中的思想和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这里包含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许多小段,把每一小段的弹力认为是恒力,用每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功,这种方法叫“微元法”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D.根据速度定义式v=$\frac{△x}{△t}$,当△t极短时,$\frac{△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种方法叫“微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A、B两个楔形物体叠放在一起,B靠在竖直墙壁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A、B保持静止不动,增大F,A、B仍保持静止不动,则增大F的过程中(  )
A.墙对B的摩擦力增大B.B对A的摩擦力增大
C.A对B的作用力不变D.A对B的作用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取出发点位置x=0,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速度v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
(1)在x-v图象中,图线a表示质点“甲”还是“乙”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v0为多大;
(2)求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1、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在x 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q1在q2左边),电势随着x 的关系如图所示.当x=x0时,电势为0,当x=x1时,电势有最小值U=-U0.点电荷产生电势的公式为U=k$\frac{q}{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q2在坐标原点处,且为正电荷
B.x0位置处电场强度为零
C.q1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frac{{{x}_{1}}^{2}}{{x}_{0}}$(1-$\frac{2{x}_{0}}{{x}_{1}}$)
D.两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大小q1<q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传感器担负着信息的采集任务,在自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如温度、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通常是电学量),例如热敏传感器主要是应用了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由热敏电阻Rt作为传感器制作的简单自动报警器的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温度过高时报警器响铃,c应接在a处
B.为了使温度过高时报警器响铃,c应接在b处
C.若使启动报警的温度提高些,则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D.如果在调试报警器达最低报警温度时,无论如何调节滑片P都不能报警,且电路无故障,可能原因是左边电源电压太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赫兹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
B.有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C.在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传感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上装不装上弹性碰撞架,不会影响动量是否守恒
D.铀原子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乙两辆汽车在不同出发点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在0~20s内,甲车的速度方向改变一次
B.在0~20s内,乙车比甲车多走了100m
C.在第20s末,甲、乙两车可能相遇
D.甲车在0~10s的加速度与10~20s的加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兴趣小组准备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前组员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W∝v;②W∝v2;③W∝$\sqrt{v}$;④W∝(△v)2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小刚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读数v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小刚的建议.
(1)请你说明小刚建议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式,可以简化约去质量m;
(2)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放,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A;
A.L-v2图象   B.L-$\sqrt{v}$图象    C.L-$\frac{1}{v}$图象D.L-$\frac{1}{{\sqrt{v}}}$图象
(3)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不会(“会”或“不会”)影响探究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