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的螺线管的匝数n=1500,横截面积S=20cm2,电阻r=1.5Ω,与螺线管串联的外电阻R1=10Ω,R2=3.5Ω.若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求:
(1)螺线管两端M、N间的电压.
(2)R1上消耗的电功率.
分析:(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可求解螺线管两端M、N间的电压;
(2)由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及功率表达式,综合即可求解.
解答:解:(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E=n
△φ
△t
=nS
△B
△t
=1500×20×10-4×2V=6V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得螺线管两端M、N间的电压为:
UMN=
R1+R2
R1+R2+r
E=
13.5
15
×6V=5.4V

(2)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得R1两端的电压为:
U1=
R1
R1+R2+r
E=
10
15
×6V=4V

由功率的推导式有:
P=
U12
R1
=
4×4
10
W=1.6W

答:(1)螺线管两端M、N间的电压6V.
(2)R1上消耗的电功率1.6W.
点评:重点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功率及电压与电流关系式,注意串联电路的电压分压与电阻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电流表、螺线管A和B、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将
 
(填“偏转”或“不偏转”)其理由是
 

(2)电吉他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一种乐器.如图a所示为电吉他的拾音器的原理图,在金属弦的下方置有一个连接到放大器的螺线管.一条形磁铁固定在管内,当拨动金属弦后,螺线管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经一系列转化后可将电信号转为声音信号.
①金属弦的作用类似“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铁芯的作用,则被拨动后靠近螺线管的过程中,通过放大器的电流方向为
 
(以图象为准,填“向上”或“向下”).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弦上下振动的周期越大,螺线管内感应电流的方向变化也越快
B.金属弦上下振动过程中,经过相同位置时速度越大,螺线管中感应电动势也越大
C.电吉他通过扩音器发出的声音随感应电流强度增大而变响,增减螺线管匝数会起到调节音量的作用
D.电吉他通过扩音器发出的声音频率和金属弦振动频率相同,则金属弦振动越快,发出的声波越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③若由于金属弦的振动,螺线管内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b所示,则对应感应电流的变化为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08年上海卷)(10分)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A内部磁感应强度B及其与电流I关系的实验装置。将截面积为S、匝数为N的小试测线圈P置于螺线管A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将试测线圈引线的两端与冲击电流计D相连。拨动双刀双掷换向开关K,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流大小,在P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D的指针偏转。

实验次数

I(A)

B(×10-3T)

1

0.5

0.62

2

1.0

1.25

3

1.5

1.88

4

2.0

2.51

5

2.5

3.12

(1)将开关合到位置1,待螺线管A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测得D的最大偏转距离为dm,已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Dφ Dφ,式中为单匝试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则试测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B             ;若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则试测线圈P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ε            

(2)调节可变电阻R,多次改变电流并拨动K,得到A中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数据,见右表。由此可得,螺线管A内部在感应强度B和电流I的关系为B            

(3)(多选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采取的措施有

(A)适当增加试测线圈的匝数N

(B)适当增大试测线圈的横截面积S

(C)适当增大可变电阻R的阻值

(D)适当拨长拨动开关的时间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螺线管的匝数n=1500,横截面积S=20cm2,电阻r=1.5Ω,与螺线管串联的外电阻R1=10Ω,R2=3.5Ω.若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计算R1上消耗的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螺线管的匝数n=1500,横截面积S=20cm2,电阻r=1.5Ω,与螺线管串联的外电阻R1=10Ω,R2=3.5Ω。若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计算R1上消耗的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