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一木块放置于水平转盘上,与转轴的距离为r,木块随转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若木块与盘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木块重力的μ倍,则转盘转动的角速度最大是$\sqrt{\frac{μg}{r}}$.

分析 木块随圆盘一起转的,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时,角速度达到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与转盘一起相对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角速度.

解答 解:当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角速度最大
对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rωm2
又fm=μmg
联立解得最大角速度ωm=$\sqrt{\frac{μg}{r}}$
故答案为:静摩擦力;$\sqrt{\frac{μg}{r}}$

点评 该题考查向心力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搞清向心力的来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用大于其极限频率的入射光照它,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B.放射性元素${\;}_{11}^{24}$Na的样品经过6小时后还有$\frac{1}{8}$没有衰变,它的半衰期是4小时
C.${\;}_{90}^{232}$Th衰变成${\;}_{82}^{208}$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E.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端固定一厚度不计的挡板,木板连同挡板的质量M=1.0kg.在木板的a端有一小物块,质量m=1.0kg,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度v0=4.0m/s沿木板向右滑动,并和挡板相撞.已知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g取10m/s2.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端而不脱离木板,求:
(ⅰ)木板的长度;
(ⅱ)小物块与挡板碰前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火车转弯处的外轨略高于内轨,若火车以规定的车速行驶时,则提供向心力的外力是下列各力中的(  )
A.外轨对轮的侧向压力B.内外轨对轮的侧向压力
C.火车的重力D.内外轨对轮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绝热过程A→B,等容变化B→C,等温变化C→A又回到了状态A,则(  )
A.A→B过程气体内能不变B.B→C过程气体吸热,内能增加
C.C→A过程气体放热,内能不变D.全部过程气体做功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有一个可拆变压器,铁芯右边绕有一个线圈,线圈两端与滑动变阻器、电池组连成回路.铁芯的横截面积为0.01m2,且假设磁场全部集中在铁芯中.在左边的铁芯上套有一个环面积为0.02m2的金属环,金属环与铁芯截面垂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上滑动,使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每秒均匀增加0.2T,则:
(1)从上向下看金属环中感应电流方向是逆时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左边金属环的电阻为0.01Ω,金属环内的电流大小为0.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从高为h=1.2m的固定斜面顶端滑向底端,已知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μ=0.625,斜面倾角为θ=37°,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求:(1)物体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W=?
(2)物体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滑块A和B叠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体上,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则在下滑过程中正确的是(  )
A.B对A的支持力不做功B.B对A的支持力做负功
C.B对A的摩擦力不做功D.B对A的摩擦力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