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电能输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质、经济
B. 减小输电导线上功率损失的惟一方法是采用高压输电
C. 减小输电导线上电压损失的惟一方法是增大输电线的横截面积
D. 实际输电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输电功率大小、距离远近、技术和经济条件等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交流发电机模型示意图。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过边中点的轴转动,由线圈引出的导线af和de分别与两个跟线圈一起绕转动的金属圈环相连接,金属圆环又分别与两个固定的电刷保持滑动接触,这样矩形线圈在转动中就可以保持和外电路电阻R形成闭合电路。图乙是线圈的主视图,导线ab和cd分别用它们的横截面来表示。已知ab长度为L1,bc长度为L2,线圈以恒定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只考虑单匝线圈)
(1)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位置时开始计时,试推导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的表达式;
(2)若线圈电阻为r,求线圈每转动一周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其它电阻均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固定着一个倾角60°的光滑斜面OA,光滑挡板OB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将一重力为G的圆球放在斜面与挡板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保持挡板不动,则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G
B.若挡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若挡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D.若保持挡板不动,使小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球对挡板的压力可能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一利用海流发电的原理图,用绝缘材料制成一个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在管道的上、下两个内表面装有两块电阻不计的金属板M、N,板长为a,宽为b,板间的距离d,将管道沿海流方向固定在海水中,在管道中加一个与前后表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将电阻为R的航标灯与两金属板连接(图中未画出).海流方向如图,海流速率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板电势髙于N板的电势
B. 发电机的电动势为Bdv
C. 发电机的电动势为Bav
D. 管道内海水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点,A球运动的最大高度大于B球运动的最大高度。 空气阻力不计,则( )
A. B的加速度比A的大
B. B飞行时间比A的飞行时间长
C. B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在最高点的大
D. A落地时的速度比B落地时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线圈两端与电阻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在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S极朝下.在将磁铁的S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下列正确的是
A.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b到a,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B.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a到b, 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C.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a到b,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D.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b到a, 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一多匝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 此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200sin(0.02t) V
B. 此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200sin(100πt) V
C. t=0.01 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D. t=0.02 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a=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1m,bc边的边长l2=0.6m,线框的质量m=1kg,电阻R=0.1Ω,线框受到沿光滑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已知F=10N.斜面上ef线(ef∥gh)的右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B﹣t图像所示,时间t是从线框由静止开始运动时刻起计的.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是匀速的,ef线和gh的距离s=5.1m,取 g=10m/s2.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
(2)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3)线框整体进入磁场后,ab边运动到gh线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