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地球的大气层外沿如图所示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A=mB>mC,则三个卫星(  )
A.线速度大小的关系是vA>vB=vCB.周期关系是TA>TB=TC
C.向心力大小的关系是FA>FB>FCD.向心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A>aB>aC

分析 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 解: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
F=F
所以F=$G\frac{Mm}{{r}^{2}}=m\frac{4{π}^{2}}{{T}^{2}}r=ma=m\frac{{v}^{2}}{r}$
A、线速度v=$\sqrt{\frac{GM}{r}}$,根据题意rA<rB=rC,所以vA>vB=vC,故A正确;
B、周期T=2π$\sqrt{\frac{{r}^{3}}{GM}}$,根据题意rA<rB=rC,所以TA<TB=TC,故B错误;
C、向心力F=$G\frac{Mm}{{r}^{2}}$,mA=mB>mC,根据题意rA<rB=rC,所以向心力大小的关系是FA>FB>FC.故C正确;
D、向心加速度a=$\frac{GM}{{r}^{2}}$,根据题意rA<rB=rC,所以向心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A>aB=aC.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关键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先列式求解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加速度的表达式,再进行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frac{1}{3}$g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frac{2}{3}$mghB.重力对物体做功$\frac{1}{3}$mgh
C.重力对物体做功mghD.物体的动能增加$\frac{2}{3}$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球以20m/s的速度从地面匀速上升,1.25s后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此物体所能达到离地的最大高度.
(2)此物体离开气球多长时间到达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公式$\frac{{R}^{3}}{{T}^{2}}$=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只适用于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B.公式只适用于太阳系中的行星或卫星
C.T是自转的周期
D.公式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围绕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1922年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因质谱仪的发明、同位素和质谱的研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一束粒子由左端射入质谱仪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束带电粒子带负电
B.速度选择器的P1极板带正电
C.在B2磁场中运动半径越大的粒子,质量越大
D.在B2磁场中运动半径越大的粒子,比荷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打桩机重锤的质量为1kg,把它提升到离地面的高度为20m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选取地面为参考面,g取10m/s2
求:(1)重锤下落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落到地面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分别是多少.
(2)重锤落到地面时刻的动能和机械能是多少.
(3)重锤下落多少高度时,动能等于3倍重力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有一线圈在位置1获得一初速度,从位置1通过匀强磁场的区域运动到位置2,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线圈中有感应电流,而且进入时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
B.整个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运动,线圈中有感应电流,而且感应电流是恒定的
C.整个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加速运动,线圈中有感应电流,而且感应电流越来越大
D.线圈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导体界面的电荷量大于离开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导体界面的电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m的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系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做线速度大小为2m/s的匀速圆周运动,问:
(1)绳上拉力大小?
(2)该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N,那么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作出t2-l图线如图2所示,发现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他提出了四种可能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D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frac{d}{2}$)图线.
(2)该同学并没有放弃实验,而是根据图线得到图线的方程t2=404.0l+1.72;并由此求出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可以利用图线的B求重力加速度.
A.某点的坐标; B.图线的斜率; C.图线横轴的截距   D.图线纵轴的截距.
(3)重力加速度g=9.76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