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核聚变的过程质量增大,重核裂变的过程有质量亏损
B.氢原子从 n=2 的能级跃迁到 n=1 的能级辐射的光是紫外线,则从 n=3 的能级跃迁到 n=l 的能级辐射的光不可能是可见光
C.在核反应中,总体上,只有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反应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
D.卢瑟福用实验得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E.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分析 裂变与聚变都伴有质量亏损,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对应能量的大小,及紫外线的能量大于可见光,即可判定,
在核反应中,比结合能较小的核变成比结合能较大的核会放出核能;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卢瑟福用实验得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根据eU0=hγ0,可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解答 解:A、核裂变与聚变都伴有质量亏损,伴随能量释放,A错误;
B、氢原子从 n=2 的能级跃迁到 n=1 的能级辐射的光是紫外线,则从 n=3 的能级跃迁到 n=l 的能级辐射的光,对应的能量较大,而可见光的频率小于紫外线,因此不可能是可见光,B正确;
C、在核反应中,比结合能较小的核变成比结合能较大的核会放出核能,C正确;
D、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卢瑟福用实验得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错误;
E、光电效应实验中,根据eU0=hγ-hγ0,可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故E正确;
故选:BCE.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亏损的含义,掌握紫外线与可见光的频率高低,理解比结合能的概念,注意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与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区别,最后掌握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本题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在平时学习选修科目中要全面掌握,多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为某粒子分析器的简化结构,金属板P、Q相互平行,两板通过直流电源、开关相连,其中Q板接地.一束带电粒子,从a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平行于金属板P、Q射入两板之间的真空区域,经偏转后打在Q板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该粒子束能从Q板上b孔射出(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操作中可能实现的是(  )
A.保持开关S闭合,适当上移P极板B.保持开关S闭合,适当左移P极板
C.先断开开关S,再适当上移P极板D.先断开开关S,再适当左移P极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在某次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所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A:小灯泡“2.5V,0.2A”
B:电流表0-0.6A-3A(内阻约0.5Ω)
C:电压表0-3V-15V (内阻分别为10kΩ与50kΩ)
D:滑线变阻器“2A,10Ω”
E:电源(两节干电池)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在实验时某同学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物电路,则具体实验操作前该电路需改进的地方有电流表应外接?电流表、电流表量程太大;?(写出两条)闭合电键前,滑片应至最左端
(2)在改进电路之后,该同学进行了实验,但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线变阻器,都不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2.50V额定电压,只能勉强达到1.80V,于是他猜想是否干电池太旧,总电动势只能达到1.80V,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用以上器材进行了测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3,实验数据如下:
U(V)2.372.302.182.101.901.601.30
I(A)0.110.140.180.210.290.420.56
该同学已经在图2坐标纸上标上测量的各个点,请你画出电源的U-I图线,由图线可得E=2.61V,电源内阻为r=2.62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电压只能达到1.80V的原因是否如该同学所猜测?否(是或否),由实验数据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80V时电流为0.19A,试通过分析说明只能达到1.80V的原因电源内阻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为电视机显像管的原理示意图,没有磁场时,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若加上偏移磁场(由偏转线圈产生)后,电子束在竖直方向上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的A点,则所加偏转磁场的方向为(  )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C.垂直纸面向里D.垂直纸面向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已知物体在 F1、F2、F3三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若F1=20N,F2=28N,那么F3的大小可能是(  )
A.6NB.46NC.50ND.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B和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K?
②该气体从状态A经B再到C的全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
B.牛顿是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的人,并且提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C.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得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并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轨道ABCD的质量M=0.4kg,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中AB段是半径为R=0.4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在B点与水平轨道BD相切,水平轨道的BC段粗糙,动摩擦因数μ=0.4,长L=3.5m,CD段光滑,D端连一轻弹簧,现有一质量m=0.1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距A点高为H=3.6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恰沿A点滑入圆弧轨道(g=10m/s2
(i)ABCD轨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速率;
(ⅱ)弹簧最大的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转盘边沿叠放着质量均为m=1kg的A、B两个物块(可看成质点),B物块用长r=0.25m的细线与固定在转盘中心处的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的大小可忽略不计.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m=9N,A、B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且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水平转盘边沿距地面的高度h=0.8m,转盘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转盘静止时,细线刚好伸直,传感器的示数为零,g取10m/s2.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块随转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细线的拉力、重力、支持力、B物块对A物块的摩擦力的合力提供的
B.缓慢增大转盘的转速,当A物块刚要脱离B物块时转盘的角速度为4rad/s
C.缓慢增大转盘的转速,当转盘的角速度大于6rad/s时,细线将被拉断
D.缓慢增大转盘的转速,当细线恰好拉断后,物块B落地时,距中心轴的水平距离为0.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