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现了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公元一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写下了“顿牟掇芥”.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与丝绸摩擦过后,玻璃带的是负电
B.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C.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是因为毛皮上的电子移动到橡胶棒上
D.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带上任意大小的电量

分析 摩擦起电的过程并不能创造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电子的能力强的物质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的能力弱的物质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其中常见的如: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解答 解:A、玻璃棒与丝绸比较,束缚电子的能力强的丝绸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过程并不能创造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B错误;
C、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是因为束缚电子的能力弱的毛皮上的电子移动到橡胶棒上.故C正确;
D、物体所带的电量不是任意值,必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对摩擦起电的实质的理解,要明确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一种物质失去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就得到多少电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  )
A.带电粒子带负电
B.带电粒子动能减少
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D.M点电场强度小于N点的电场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是一种用于测量微小压差的U型管压强计,细管的横截面积都是a,粗管的横截面积都是A,管内盛有密度分别是ρ1和ρ2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当两臂液体上方气体的压强相等时,每种液体的液面都处在同一高度.问:当密度为ρ2的液面的高度差为h时,两臂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差为多少?已知在使用过程中,两粗管中都只有密度为ρ1的液体,而没有密度为ρ2的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为保护电路,他还使用了一个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当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测得多组R和对应的电压U后,他绘出的$\frac{1}{U}$-$\frac{1}{R}$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图线的纵截距为b,斜率为k,则干电池的电动势E=$\frac{1}{b}$;内电阻r=$\frac{k}{b}$-R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7m,B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  )
A.5 sB.6.25 sC.7 sD.8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第十二、十三颗组网卫星,也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MEO)卫星,此地球中高轨道卫星是一种周期为12小时,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55度的圆轨道卫星.则此中高轨道卫星 (  )
A.相对地面静止B.线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C.轨道高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D.每天两次经过地球上同一点的上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汽车,额定功率为80kw,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m/s2运行,已知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大小为4000N,若汽车的质量2000kg,则汽车能维持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5s,当车速为8m/s时的功率为64KW,当车速为16m/s时的加速度为0.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和速度的倒数$\frac{1}{v}$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A.汽车的功率B.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
C.汽车所受到的阻力D.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如图所示,一根据处于自由状态的弹簧两端连接有两挡板,下挡板固定在倾角θ=30o的斜面底端,上挡板位于斜面上的B点,两挡板及弹簧的质量均不计.一质量m=1kg的物体,在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4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点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点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弹簧把物体弹上去,物体到达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的距离AD=3m.g取10m/s2.求:
(1)物体从A点滑到D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
(2)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从A点滑到C点再返回到D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多少?
(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max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