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0.8m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在轨道圆心O的正下方O′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电荷,OO′=0.4m.另有一质量为m=0.1kg的带负电的小球在圆形轨道内侧绕圆形轨道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最低点P的速度为v1=10m/s.并且小球在最低点P和最高点Q时对轨道都没有压力.试求小球从最低点P运动到最高点Q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增加量.

分析 小球在最低点P和最高点Q时都由库仑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向心力公式和库仑定律结合可求得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再由能量守恒定律求电势能的增加量.

解答 解:在P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m$\frac{{v}_{1}^{2}}{R}$
在Q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2+mg=m$\frac{{v}_{2}^{2}}{R}$
由题知:O′P=0.4m,O′Q=1.2m,则O′Q=3O′P
根据库仑定律可得:F1=9F2
联立解得 v2=2$\sqrt{5}$m/s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小球从最低点P运动到最高点Q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增加量△Ep=$\frac{1}{2}m{v}_{1}^{2}$-$\frac{1}{2}m{v}_{2}^{2}$+mg•2R
解得△Ep=2.4J.
答:小球从最低点P运动到最高点Q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增加量是2.4J.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小球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知道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均由合外力提供向心力,要注意挖掘隐含的关系,如库仑力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两物体动能之比为4:1,速度之比是4:1,则两个物体的质量比是(  )
A.1:1B.2:1C.1:4D.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核心部分如图  所示.匀强磁场垂直D 形盒底面,两盒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器的半径越大,粒子射出时获得的动能越大
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与交变电压的周期相同
C.加速器中的电场和磁场都可以使带电粒子加速
D.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由交变电源的电压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实验定律
C.1N•kg=1m/s2
D.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易停止,说明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惯性也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变化D.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并不是否定了经典力学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说和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首先总结了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麦克斯韦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原线圈接正弦交变电压U,副线圈接有一个交流电流表和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当变压器的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动机带动一质量为m的重物以速度v匀速上升,则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两端电压为IRB.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mgv+I2R
C.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为$\frac{I}{n}$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frac{IU}{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如甲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的器材是D.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刻度尺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D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sqrt{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frac{{v}^{2}}{2g}$计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③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乙图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2,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3}-{h}_{1})^{2}}{8{T}^{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④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⑤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f对本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丙图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加速度的2倍.(用数学表达式书写,可能用到的物理量m、g、f).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frac{f}{mg}$=2.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