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1、2、3、4表示某电场的一组等势线,曲线abc表示某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其运动轨迹与等势面4相切于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B.粒子运动至b点时一定是电势能最小
C.不论粒子是从a运动至c或从c运动至a,粒子运动的加速度总是先增大后减小
D.粒子运动至b点时电场力做功瞬时功率为零

分析 根据轨迹的弯曲得出电场力的方向,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根据等势面的疏密分析场强的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的变化.

解答 解:A、通过轨迹的弯曲可以得出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但是通过等势面无法得出电场强度的方向,所以无法确定粒子的电性,可知粒子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故A正确.
B、从a到c可知,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则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b点的电势能最大,故B错误.
C、等势面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从a到c或从c到a,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则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粒子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力方向垂直,电场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零,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轨迹弯曲得出电场力的方向,这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以及知道等势面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离地面高度h=0.45m,质量均为m=1kg的物块A与长木板B叠放在一起,以v0=4m/s的速度与物块C发生弹性碰撞,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碰撞后瞬间B板速度v1=-2m/s,长木板B的J边未进入PQ区域时,与物块A已到共速,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0.1,g取10m/s2,当B板的J边处在宽d=1m的PQ区域内时,B板就会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使B板最终向左离开该区域,且A始终没有滑落B板.求:

(1)B板右端J边刚进入边界P的速度v2
(2)物块C离开水平面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
(3)讨论:F在不同的可能取值范围,B板右端J边处在PQ区域的时间t与恒力F的关系.如果F=5N,计算B板最终的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面几个实验都用到了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①运用装置甲完成“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
②运用装置乙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③运用装置丙可以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
④运用装置丙可以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运用装置丙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阻力?否(填“是”或“否”)
(2)如图丁为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部分,若所用电的频率为50Hz,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mm,请问该条纸带是以上四个实验哪一个实验时得到的?②(填实验的代码①②③④)
(3)由如图丁的测量,打C点时纸带对应的速度为1.50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圆周运动.从水星与金星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若测得在相同的时间内水星、金星转过的角度分别为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求得水星和金星的 (  )
A.密度之比B.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C.绕太阳的线速度之比D.受太阳的引力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为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传播方向如图所示,t=3s时,Q点的振动形式第一次传播到P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m/s;Q点的振动方程为y=2sin$\frac{π}{2}$t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ca一个循环过程,其中a→b过程气体体积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c→a过程气体放出热量10J,则气体经历a→b→c过程内能的变化是1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在法拉第时代,科学家对电、磁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并总结了相应的物理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拉第提出了“电力线”的概念,认为电场强度的方向为电势降低的方向
B.法拉第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成正比
C.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D.由安培力公式可知:任意形状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可看作无限多直线电流元I△L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的矢量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物块A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将物块A置于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轻质定滑轮与物块B相连,不计绳子质量、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空气阻力.实验时将连接A的细绳调节至与桌面平行,按压住物块A使B物块自然悬垂,系统稳定后用米尺测出此时物块B距离地面的高度h,然后由静止释放A,B物块拉动A运动,B落地后即可停止,物块A继续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在桌面上.为测出物块A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本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B的质量,滑块A运动的总距离,除米尺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天平,所测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μ=$\frac{{m}_{B}h}{({m}_{A}+{m}_{B})s+{m}_{B}h}$,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mA、mB分别为A、B的质量,s为滑块A运动的总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个成人以正常的速度骑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则人骑车行驶时功率最接近于(  )
A.1WB.10WC.100WD.10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