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大小B=0.3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半径R=0.20m的圆形区城内,圆的水平直径上方竖直分界线MN的左侧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杨,竖直分界线MN右侧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扬强度大小均为E=4$\sqrt{3}$×104V/m,在圆的水平直径AOC的A点有一粒子源,同时沿直径AO方向射出速度分别为v1=$\sqrt{3}$×106m/s和v2=3$\sqrt{3}$×106m/s的带正电的两个粒子,如果粒子的比荷$\frac{q}{m}$=5.0×107C/kg,且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两个粒子分别离开磁扬后进人电场时的位置到圆形磁场水平直径的距离;
(2)两个粒子第二次到达电杨边界时的位置到圆形磁场水平直径的距离.

分析 (1)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粒子在圆形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以及圆心角,结合几何关系求出进入电场时的位置到水平直径的距离
(2)进入电场的粒子处理方法是分解为垂直电场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电场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利用运动学规律求出时间和位移,即可求解出到水平直径的距离

解答 解:(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qvB=m\frac{{v}_{\;}^{2}}{R}$
解得$R=\frac{mv}{qB}$
两粒子半径分别为${R}_{1}^{\;}=\frac{m{v}_{1}^{\;}}{qB}=\frac{\sqrt{3}×1{0}_{\;}^{6}}{5.0×1{0}_{\;}^{7}×0.3}=\frac{\sqrt{3}}{15}m$
${R}_{2}^{\;}=\frac{m{v}_{2}^{\;}}{qB}=\frac{\sqrt{3}}{5}m$
粒子1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θ}_{1}^{\;}$粒子2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θ}_{2}^{\;}$
由几何关系有$tan\frac{{θ}_{1}^{\;}}{2}=\frac{R}{{R}_{1}^{\;}}$,$tan\frac{{θ}_{2}^{\;}}{2}=\frac{R}{{R}_{2}^{\;}}$
代入数据解得${θ}_{1}^{\;}=120°$
${θ}_{2}^{\;}=60°$
画出运动的轨迹图如图
粒子1离开磁场进入左边电场,离子2离开磁场进入右边磁场,进入电场的位置距水平直径等高
根据几何关系$tan60°=\frac{l}{R}$
解得$l=\sqrt{3}R=\frac{\sqrt{3}}{5}m$
(2)两粒子进入电场后,将运动分解为垂直电场线和平行电场线处理
${v}_{1⊥}^{\;}={v}_{1}^{\;}cos30°=1.5×1{0}_{\;}^{6}m/s$         ${v}_{2⊥}^{\;}={v}_{2}^{\;}cos30°=4.5×1{0}_{\;}^{6}m/s$
${v}_{1∥}^{\;}={v}_{1}^{\;}sin30°=\frac{\sqrt{3}}{2}×1{0}_{\;}^{6}m/s$         ${v}_{2∥}^{\;}={v}_{2}^{\;}sin30°=\frac{3\sqrt{3}}{2}×1{0}_{\;}^{6}m/s$
粒子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qE=ma
$a=\frac{qE}{m}=2\sqrt{3}×1{0}_{\;}^{12}m/{s}_{\;}^{2}$
${t}_{1}^{\;}=\frac{2{v}_{1∥}^{\;}}{a}=5×1{0}_{\;}^{-7}s$
粒子1垂直电场线方向的位移${y}_{1}^{\;}={v}_{1⊥}^{\;}{t}_{1}^{\;}=\frac{3}{4}m$
粒子2运动时间${t}_{2}^{\;}=\frac{2{v}_{2∥}^{\;}}{a}=1.5×1{0}_{\;}^{-6}s$
粒子2垂直电场线方向的位移${y}_{2}^{\;}={v}_{2⊥}^{\;}{t}_{2}^{\;}=\frac{27}{4}m$
粒子1到水平直径的距离$△{x}_{1}^{\;}=l+{y}_{1}^{\;}=\frac{\sqrt{3}}{5}+\frac{3}{4}=\frac{4\sqrt{3}+15}{20}m$
粒子2到水平直径的距离$△{x}_{2}^{\;}=l+{y}_{2}^{\;}=\frac{\sqrt{3}}{5}+\frac{27}{4}=\frac{4\sqrt{3}+135}{20}m$
答:(1)两个粒子分别离开磁扬后进人电场时的位置到圆形磁场水平直径的距离均为$\frac{\sqrt{3}}{5}$m;
(2)两个粒子第二次到达电杨边界时的位置到圆形磁场水平直径的距离分别为$\frac{4\sqrt{3}+15}{20}m$.$\frac{4\sqrt{3}+135}{20}m$

点评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问题,关键是弄清物理情景,画出运动轨迹图,结合几何关系求解,记住半径和周期公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支路由带铁芯的线圈和电流表A1组成,流过的电流强度为I1,CD支路由电阻R和电流表A2串联组成,流过的电流强度为I2,两支路的直流电阻值相同,则在K接通和断开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K接通的瞬间I1<I2,断开的瞬间I1>I2
B.K接通的瞬间I1<I2,断开的瞬间I1=I2
C.K接通的瞬间I1=I2,断开的瞬间I1<I2
D.K接通的瞬间I1>I2,断开的瞬间I1=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超导体的电阻为0,如果闭合的超导电路内有电流,这个电流不产生焦耳热,所以不会自行消失.现有一个固定的超导体圆环如图甲所示,此时圆环中没有电流.在其右侧放入一个条形永磁体(图乙),由于电磁感应,在超导体圆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的方向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总电阻R=9Ω的滑动变阻器通过分压式接法与两平行金属板M、N连接,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1Ω.从M板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m=1.0×10-12kg、电荷量q=+1.0×10-8C的带电粒子,经电场加速后从N板的小孔O射出,并从P点沿水平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B=0.1T的有界匀强磁场.该磁场的左边界与竖直方向成θ=30°角,右边界沿竖直方向,且P点到右边界的距离d=0.4m.不计空气阻力和带电粒子的重力,滑动变阻器滑片左侧部分的电阻记为R1,试求:
(1)当R1=4.5Ω时,求带电粒子从小孔O射出时的速度大小;
(2)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R1的值,仍从M板由静止释放带电粒子,欲使带电粒子从磁场左边界上的P点进入磁场后能从磁场的左边界射出,设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和P点之间的距离为s,求s的最大值和相应的R1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发生质量亏损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铀核裂变的其中一种核反应是${\;}_{92}^{235}$U→${\;}_{56}^{141}$Ba+${\;}_{36}^{92}$Kr+${\;}_{0}^{3}$n
D.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_{2}^{4}$He+${\;}_{7}^{14}$N→${\;}_{8}^{17}$O+${\;}_{1}^{1}$H
E.现在的很多手表指针上涂有一种新型发光材料,白天吸收光子使外层电子跃迁到A能级,晚上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其发光的波长一定跟吸收的光的波长完全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热带风暴“泰利”在深圳市西南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趋向粤东沿海,强度继续加强,水平风速最大达到40m/s,一块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山顶无初速度被吹下悬崖,假设山高2000m,若风速不变,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恒定不变
B.物体做平抛运动
C.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200m/s
D.物体落到地面时与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小于8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在下列三个核反应方程中,X1、X2和X3各代表某种粒子,
A.${\;}_{92}^{235}$U+${\;}_{0}^{1}$n→${\;}_{36}^{92}$Kr+${\;}_{56}^{141}$Ba+3X1 
B.${\;}_{15}^{30}$P→${\;}_{14}^{30}$Si+X2 
C.${\;}_{92}^{238}$U→${\;}_{90}^{234}$Th+X3
其中,表示正电子的是X2;属于裂变反应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A、B两物体与一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地面上,有一小物体C从距物体A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当下落至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当A与C运动到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设A、B、C三物体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不计空气阻力且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由弹簧劲度系数和形变量大小决定,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当C与A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物体C下落时的高度h与m、k之间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3)在C运动过程中,B对地面最大压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