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m/s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根据题意计算出的下列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
A.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8m/s2
B.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frac{\sqrt{3}}{5}$
C.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2m/s
D.木块经2s返回出发点

分析 (1)由v-t图象可以求出上滑过程的加速度.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摩擦因数.
(3)由运动学可得上滑距离,上下距离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下滑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可得下滑至出发点的速度.
(4)由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出木块向下运动的时间,然后求出总时间即可.

解答 解:A、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0.5s滑至最高点,由加速度定义式$a=\frac{△v}{△t}$有:
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a_1}=\frac{v_0}{{△{t_1}}}=\frac{4}{0.5}m/{s^2}=8m/{s^2}$.故A正确;
B、上滑过程中沿斜面向下受重力的分力,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上滑过程中有:
mgsinθ+μmgcosθ=ma1
代入数据得:μ=$\frac{\sqrt{3}}{5}$=0.35.故B正确;
C、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
x=$\frac{{{v_0}^2}}{{2{a_1}}}$=$\frac{4^2}{2×8}$m=1m   
下滑摩擦力方向变为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下滑过程中:mgsinθ-μmgcosθ=ma2
解得:${a}_{2}=gsinθ-μgcosθ=10×\frac{1}{2}-0.35×10×\frac{\sqrt{3}}{2}$=2m/s2
下滑至出发点的速度大小为:v=$\sqrt{2{a_2}x}$
联立解得:v=2m/s.故C正确;
D、下滑的时间:$t′=\frac{v}{{a}_{2}}=\frac{2}{2}=1$s
所以木块返回出发点的时间:t=t+t′=0.5+1=1.5s.故D错误.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

点评 该题看似是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际上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联合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直墙,A与数值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B.物体A与球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C.球B对墙的压力增大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可能是(  )
A.木板的加速度可能为μg
B.木板的加速度可能为1.5μg
C.当拉力F=μmg时,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
D.当拉力F=3μmg时,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5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足够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P,P左端用足够长的轻绳绕过光滑定滑轮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电动机相连.电动机一直以恒定的拉力向左拉动木板P,当木板运动距离s时速度达到$\sqrt{2gs}$,在木板P的最左端轻放一质量为4m、电荷量为-q的小金属块Q(可视为质点),最终Q恰好未从木板P上滑落.P、Q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且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木板速度达到$\sqrt{2gs}$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2)求木板P的长度;
(3)若当小金属块Q轻放在木板P的最左端的同时,在空间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其他条件不变,在保证小金属块Q能滑离木板P的条件下,求电场强度的最小值和P、Q间因摩擦而产生热量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实验室里有一捆铜导线,某同学在学习了电阻定律之后想通过实验测定这捆导线的实际长度.

(1)该同学想利用伏安法测出这捆铜导线的电阻,为了设计电路,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粗测导线的电阻,采用“×10”挡,调零后进行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角非常大,进一步测量应换用×1挡,调零后测量.
(2)该同学进一步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这捆铜导线的电阻Rx,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2Ω,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9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
电源:三节干电池.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R1(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a端(填a或b).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读数为1.7V时,电流表读数为0.50A,则这捆导线的电阻的测量值为3.4Ω,由于实验中所用电表不是理想电表,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3)该同学刮去一小段铜导线的包皮,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铜芯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如图所示的部件B(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铜芯的直径为1.200mm.
(4)该同学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再利用上面所测的数值,可算出这捆导线实际长度为226 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到电子产品中的一些旧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折下来的电容、电阻、电感线圈等电子元件.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约为2kΩ),一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500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 实验器材:
A.电压表(量程为0-3-15V,电阻RV约为0-15-75kΩ)
B.电流表A1(量程为100mA,内阻不计)
C.电流表A2(量程为2mA,内阻不计)
D.滑动变阻器R1(0~2kΩ,额定电流0.01A)
E.滑动变阻器R2(0~10Ω,额定电流0.6A)
F.电阻箱R(0~999.9Ω)
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1)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成员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所选器材均标在图上,其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答:用A2替换A1
(2)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R0的电压测量值为2.40V.
(3)如果在实际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已损坏,请你用余下的器材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请你在图(丙)所示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符号)
②该项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取得多组数据,然后作出图(丁)所示的图象,则电源的电动势E=3.5V,内电阻r=7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速度相同的一束粒子(不计重力)经速度选择器射入质谱仪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束带电粒子带正电
B.速度选择器的P1极板带负电
C.能通过狭缝S0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frac{E}{{B}_{1}}$
D.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越大,则该粒子的比荷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示为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实验得到一条理想的纸带,并通过纸带上的点求得滑块的加速度为a,若在球加速度的过程中所选的相邻计数点间均有四个计时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CD.(填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滑块运动的时间t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m_3}g-({m_2}+{m_3})a}}{{{m_2}g}}$(用前面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匀强磁场中有一段长为1m的直导线,它与磁场方向垂直,当通过2.0A的电流时,受到2N的安培力,则
(1)磁场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2)当通过的电流加倍时,磁感应强度是多少?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又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