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放在空气中,光沿与玻璃砖上表面成θ角的方向从A点射入,从下表面的B点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侧移距离为d,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θ增大,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变长B.在B点可能发生全反射
C.在A点只发生折射D.θ增大,d减小

分析 由折射定律分析折射角的变化,且知光进入玻璃砖,在上表面入射光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结合数学知识分析.

解答 解:A、当θ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程减小,时间变小,故A错误.
B、在上表面,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光到达下表面时的入射角与上表面的折射角相等,则此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
C、在A点,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既有折射,又有反射.故C错误.
D、当θ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由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则两者的间距d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折射定律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记住结论: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的一条实验定律
B.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开普勒三定律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把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纸带、质量为m1的重物甲和质量为m2的重物乙(m1>m2)等器材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以此研究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此外还准备了天平(砝码)、毫米刻度尺、导线等.

①实验中得到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2),先记下第一个点O的位置.然后选取A、B、C、D四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分别测量出A、B、C、D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h1=12.02cm、h2=27.03cm、h3=48.01cm、h4=75.02cm.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重物甲下落的加速度a=6.0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系统从O运动到C的过程中,只要满足关系式$({m_1}-{m_2})g{h_3}=\frac{1}{200}({m_1}+{m_2}){({h_4}-{h_2})^2}{f^2}$,则表明系统机械能守恒.(用给出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金属板平行放置,一带电粒子以平行于两板的速度射入电场,粒子离开电场时侧移为y(粒子不会打到金属板上).以下措施中,带电粒子的侧移y不变的是(  )
A.只改变两金属板间的距离B.只改变两金属板间的电压
C.只改变两金属板的带电量D.只改变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一振源在坐标原点O做简谐运动,形成向左、向右传播的横波,振幅为5cm.经过一个周期T=0.4s时,第一次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振源右侧波形没有画出),则(  )
A.振源振动的频率2Hz
B.该波的波速为0.2m/s
C.质点C在t=0.4s时处于波谷
D.质点B在t=0.4s时正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
E.质点A在一个周期里运动的路程为8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相距为d的不带电平行金属板M、N水平固定放置,与灯泡L、开关S组成回路并接地,上极板M与其上方空间的D点相距h,灯泡L的额定功率与电压分别为PL、UL.带电量为q的小物体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从D点连续发射,落在M板其电荷立即被吸收,M板吸收一定电量后闭合开关S,灯泡能维持正常发光.设小物体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金属板面积足够大,M板吸收电量后在板面均匀分布,M、N板间形成匀强电场,忽略带电小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初始时带电小物体落在M板上的水平射程为多大?
(2)单位时间发射小物体的个数为多少?
(3)闭合开关S后,带电粒子Q以水平速度从匀强电场左侧某点进入电场,并保持适当穿过M、N板之间.现若在M、N板间某区域加上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使Q在纸面内无论从电场左侧任何位置以某水平速度进入,都能到达N板上某定点O,求所加磁场区域为最小时的几何形状及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N/m,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25.0N/m.(取g=l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钩码数1234
指针A示数/cm15.7119.7123.7027.70
指针B示数/cm29.9635.9641.9547.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柱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所示,假设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L,如果我们观察到条纹以速度v向上运动,则圆筒的转动情况是(俯视)(  )
A.顺时针,转速n=$\frac{v}{2πL}$B.顺时针,转速n=$\frac{v}{L}$
C.逆时针,转速n=$\frac{v}{2πL}$D.逆时针,转速n=$\frac{v}{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在80Ω~100Ω之间,现要测量其电阻的阻值,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50mA、内阻约为1Ω)
B.电流表A2(量程200mA、内阻约为0.2Ω)
C.电流表A3(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D.定值电阻R0=30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Ω)
F.电源E(电动势为4V)
G.开关S、导线若干
(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为保证测量时电流表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frac{1}{3}$,M、N两处的电流表应分别选用:M为A1;N为A2.(选填“A1”、“A2”或“A3”)
(2)若M、N电表的读数分别为IM、IN,则Rx的计算式为Rx=$\frac{({I}_{N}-{I}_{M}){R}_{0}}{{I}_{M}}$.
(3)考虑本次测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