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关于质量为 M 和质量为 m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表达式F=G$\frac{Mm}{{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中的 G 是万有引力常量,它是人为规定的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 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两个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总是相等
D.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 明确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内容,知道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解答 解:A、公式中的G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卡文迪许通过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故A错误.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趋向零时,两物体不能看成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得不到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的结论,故B错误;
CD、m1和m2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情况,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一轻绳的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以O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所受的弹力不可能为0
B.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sqrt{gR}$
C.小球不可能通过最高点
D.在最高点,小球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内,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A、B用一根长为L的细线相连,一起绕线上的O点做圆周运动.则圆心O到小球A球的距离为$\frac{{m}_{2}L}{{m}_{1}+{m}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在用高级沥青铺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设计时速是30m/s.汽车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设计了圆弧拱桥做立交桥,要使汽车能够以设计时速安全通过拱桥,这个圆弧拱桥的半径至少是多少?(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在xOy平面第一象限内存在有垂直平面的匀强磁场(没画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y轴上的P点开始运动,初速度为v0,方向沿x轴正方向.P到O的距离为$\sqrt{3}$L.后来,粒子经过x轴上的Q点,此时速度方向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60°,Q到O的距离为2L,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frac{4\sqrt{3}m{v}_{0}}{3qL}$.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frac{\sqrt{3}L}{4}$
B.求带电粒子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frac{\sqrt{3}πL}{6{v}_{0}}$
C.若匀强磁场的区域是圆形磁场,则圆形磁场的最小面积为$\frac{9π{L}^{2}}{64}$
D.若匀强磁场的区域是矩形,则矩形磁场的最小面积为$\frac{3\sqrt{3}{L}^{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4:1,求这两颗卫星的:
①线速度之比v1:v2;  
②周期之比T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把A、B两小球在离地面同一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别斜向上抛出和竖直向下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功不相同
B.两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
C.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不相同
D.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管道里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的小球,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从B点脱离后做平抛运动,经过0.3s后又恰好垂直撞击倾角为45°的斜面.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1m,小球的质量为m=1kg,g取10m/s2.则(  )
A.小球在斜面上的撞击点C与B点的水平距离是0.9m
B.小球在斜面上的撞击点C与B点的水平距离是1.9m
C.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NB的大小是1N
D.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NB的大小是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绳的一端固定,在绳的另一端经动滑轮用与水平方向成α角、大小为F的力拉物块,如图所示,将物块由A点拉至B点,前进s,则外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  )
A.FsB.FscosαC.Fs(1+cosα)D.2F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