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
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C.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D.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

分析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是由于光的色散;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是利用光的偏振.

解答 解:A、根据全反射条件,则光导纤维传递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A错误;
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折射的结果,故B错误;
C、当光通过狭缝时,若缝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则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错误;
D、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是利用光的偏振.只能让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一致的通过.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该题考查光的偏振、全反射、干涉与衍射原理等,掌握了各种物理现象发生的原理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故对于物理现象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O为圆心,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点以某一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平抛一小球1,小球1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D点,同时,在C点水平抛出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2,小球2也能击中D点,已知CD弧对应的圆心角为60°,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小球1与2的初速度之比$\sqrt{2}$:1
B.小球1与2的初速度之比$\sqrt{2}$:1
C.小球1与2在此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2:1
D.在击中D点前瞬间,重力对小球1与2做功的瞬时功率之比为$\sqrt{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电子枪向右发射电子束,其正下方水平直导线内通有向右的电流,则电子束将 (  )
A.向上偏转B.向下偏转C.向纸外偏转D.向纸内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场线越密集的地方电场越强,同样,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场越强
B.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一种物质
C.静电场中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同样,磁感线是不闭合的
D.电荷在磁场中某位置受到的磁场力为零,则该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如图,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B.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C.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D.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两个粒子,带电量相等,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只受磁场力而作匀速圆周运动.(  )
A.若速率相等,则半径必相等B.若动量相等,则周期必相等
C.若动量大小相等,则半径必相等D.若动能相等,则周期必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讲弹簧的弹力,显然只有弹簧一个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者等大、反向、共线,故二力平衡
C.物体的重力可以用杆秤测量
D.若力的三要素不同,则力的作用效果不可能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B原来静止,在物体B上固定一个轻弹簧,物体A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B发生作用,若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在作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现将B的质量加倍,再使物体A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弹簧与物体B发生作用(作用前物体B仍静止),在作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那么(  )
A.Ep:E′p=2:1B.Ep:E′p=3:4C.Ep:E′p=4:3D.Ep:E′p=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子弹在枪管中的加速度可达5×104m/s2.设子弹以这一加速度分别在手枪和步枪中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手枪枪管长为10cm,步枪枪管长为50cm,则手枪与步枪的射击速度之比为(  )
A.1:$\sqrt{5}$B.5:1C.1:5D.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