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的物块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用水平力作用于上,且两物块以相同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当用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上,且两物块以相同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B. C. D. 动摩擦因数未知,无法求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当用水平力F作用于A上,且两物块以相同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时,整体的加速度,隔离对B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2mg=2ma,解得

当用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B上,整体的加速度,隔离对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解得.根据胡克定律得, ,解得x′

A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抛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抛出后的运动

B. 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C. 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抛出,满足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的运动

D. 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抛出,满足除重力外其他力的合力为零的条件下的直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可视为质点),中间分别用原长均为L、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让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2两木块间的距离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为AB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B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ΔVAΔVB,压强变化量为ΔpAΔpB,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ΔFAΔFB,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 ΔVAVB

C. ΔpApB

D. ΔFAΔFB

E.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地球的赤道上空,有一束带负电的粒子竖直向下靠近地球表面,这些带电粒子将往哪边偏转

A. 向东偏转 B. 向南偏转 C. 向北偏转 D. 向西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行星探测器从所探测的行星表面垂直升空。假设探测器的质量为1 500kg,发动机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途中某时刻发动机突然关闭。下图是探测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图示。假设行星表面没有空气。则:

(1)探测器在行星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是______m

(2)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m/s2

(3)计算发动机的推动力是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普勒总结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C. 法拉第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富兰克林发现“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M8.0 kg、长L2.0 m的木板静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0.50 k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03.0 m/s从木板的左端冲上木板.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木板固定,滑块将从木板的右端滑出,求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t和滑出时的速度v

(2)若水平地面光滑,且木板不固定,在小滑块冲上木板的同时,对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如果要使滑块不从木板右端掉下,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假定滑块与木板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木板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某同学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请你帮助他一起分析、解决。

1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近似等于砂和桶所受的重力mg”是有条件的。

若把实验装置设想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水平面上的小车,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砂的砂桶相连。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砂和桶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摩擦阻力与空气的阻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分析说明,当满足什么条件时,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近似等于砂和桶所受的重力mg

2)在研究aM的关系时,已经补偿了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该同学以小车加速度的倒数为纵轴、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M图像,并做出如下判断: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aM成反比。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做出以上判断的理论依据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