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关于参考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一定要选地球为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分析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只要研究对象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就是静止的;只要研究对象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就是运动的.

解答 解:A、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不一定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故A错误,B正确.
C、参考系选择是任意的,不一定选择地球为参考系,故C错误.
D、参考系不一定选择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任何物体都可以看做参考系,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的参考系不同,我们观察到的运动结果也就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D.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二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 如图所示为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变化的φ-t图象,已知线圈的匝数为20匝.
(1)判断2~6s线圈中是否感应电动势产生,说明理由;
(2)求0~2s及6~8s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从飞机起飞后,攀升过程中,假设竖直方向向上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该过程飞行员(  )
A.一直处于失重状态B.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小球以大小不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右,先后从P点抛出,两次都碰撞到竖直墙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两次碰到墙壁前的瞬时速度相同
B.小球两次碰撞墙壁的点为同一位置
C.小球初速度大时,在空中运行的时间较长
D.小球初速度大时,碰撞墙壁的点在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不计悬绳的质址,把P和Q两物体悬吊在天花板上,当两物体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花板叶上段绳的拉力和P对上段绳的拉力是平衡力
B.上段绳对P的拉力和下段绳时P的拉力是平衡力
C.下段绳时Q的拉力和Q的重力是平衡力
D.下段绳时P的拉力和下段绳时Q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为俯视图,相距L=1m的两导轨置于水平平面内,两导轨内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惑应强度B=0.5T,有一导体棒MN,质量m=0.1kg,电阻r=2Ω.垂直的放在导轨上,两弹簧左端与导体锥MN相连,右端固定,两弹簧距导轨的距离相等.把导体棒MN连人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E=5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0=6Ω,闭合电键,滑片P由a端缓慢移到b端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x随滑动变阻器Pa间阻值R的变化关系如图.(g取10m/s2)求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摩擦因数μ及弹簧的劲度系数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5和6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0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设重物质量为m,物块质量为M,物块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1,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2.不考虑空气阻力以及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未知,则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μ=$\frac{{a}_{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测定摩擦因数实验中,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x}_{1}\sqrt{\frac{g}{2H}}$(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CD
(A)H的测量  (B)h的测量       (C)L的测量       (D) x2的测量
(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O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