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则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A.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B.洛伦兹发现了“磁生电”现象
C.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安培定则用来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故A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故B错误;
C、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梦圆电生磁,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误;
D、安培定则用来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一个铁球,从静止状态由10m的高处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从进入泥潭到静止用时0.4s,该铁球的质量为33.6g.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g取10m/s2
(1)从开始下落到进入泥潭前,重力对球的冲量为多少;
(2)从进入泥潭到静止,泥潭对小球的冲量为多少?
(3)泥潭对小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所示,小球从一定高处落到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轻质弹簧上,直至速度为零,则从最低点开始往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
A.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小球的动能最大的位置与向下运动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相同
C.小球克服重力做功等于弹簧弹力做功
D.小球离开弹簧时加速度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现测得其中两个电极的电流如图所示.
(1)求另一个电极的电流,并在图中标出实际方向.
(2)判断三极管的类型.标出e、b、c极.
(3)三极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的冰车质量共为M=30kg,乙和他的冰车质量共为20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m=10kg的箱子,一起以大小为v0=3m/s的速度向右滑行,乙和他的冰车静止,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地把它抓住,不计摩擦,求:
(1)甲至少以多大速度(相对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碰;
(2)甲在推出箱子过程,对箱子的冲量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我国于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了一颗实用地球同步卫星,于1999年11月20日又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绕地球14圈,又顺利返回地面.那么同步卫星与此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转比较(  )
A.卫星的运转周期较大B.卫星的运转速率较大
C.卫星的加速度较大D.飞船的离地高度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管道里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的小球,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从B点脱离后做平抛运动,经过0.3s后又恰好垂直与倾角为45°的斜面相碰.已知半圆形管道的半径为R=1m,小球可看做质点且其质量为m=1kg,g取10m/s2.则(  )
A.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率为3m/s
B.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率为3$\sqrt{2}$m/s
C.小球经过B点时,受到管道的作用力FN=1N,方向向上
D.若改变小球进入管道的初速度使其恰好到达B点,则在B点时小球对管道的作用力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火箭点火发射后,从地面加速升空,在这个过程中(  )
A.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B.火箭的机械能增大
C.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对火箭做负功
D.火箭的推进速度只要达到7.9km/s就能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光滑的直杆竖直固定在地面上,小球M套在杆上并可上下自由滑动,轻质细绳(不可伸长)绕过定滑轮Q(滑轮大小不计),两端分别连着小球M和物块N.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物体,M上升并能到达与小滑轮等高的P点,N未着地,不计滑轮摩擦和空气阻力,在M上升到P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M可能一直做加速运动
B.小球M到达P点时物块N的速度等于零
C.绳对物块N的拉力做的功等于小球M的机械能的变化量
D.物块N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M的机械能的增加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