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在电场中把电量为2.0×10-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1.5×10-7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4.0×10-7J.
(1)求A、C两点间电势差;
(2)若以A为零电势点,求C点的电势;
(3)试说明A、B、C三点的电势高低情况.(由大到小排列)

分析 (1)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分别求出AB、BC间的电势差,得出A、C间的电势差.
(2)根据电势差等于电势之差,求C点的电势;
(3)根据电势差的正负比较A、B、C三点的电势高低.

解答 解:(1)A、B间的电势差 UAB=$\frac{{W}_{AB}}{q}$=$\frac{1.5×1{0}^{-7}}{2×1{0}^{-9}}$V=75V.
B、C间的电势差 UBC=$\frac{{W}_{BC}}{q}$=$\frac{-4×1{0}^{-7}}{2×1{0}^{-9}}$V=-200V.
所以A、C间的电势差 UAC=UAB+UBC=75V-200V=-125V.
(2)根据UACAC,得 φCA-UAC=0-(-125V)=125V
(3)因为UABAB>0,所以φA>φB.UBCBC<0,得 φB<φC.UACAC<0,得φA<φC
可得 φC>φB>φA
答:
(1)A、C两点间电势差是-125V;
(2)C点的电势是125V;
(3)A、B、C三点的电势高低情况是φC>φB>φ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电势差的定义式U=$\frac{W}{q}$,注意在运用该公式求解时,电荷的正负、电势差的正负、功的正负均要代入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通过光栅或棱镜获得物质发光的光谱,则光谱(  )
A.按光子的频率大小顺序排列B.按光子的质量大小排列
C.按光子的速度大小排列D.按光子的能量大小排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为了探究动能定理,某高中的娟娟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提供了如下的实验器材:
A.小车  
B.钩码      
C.一端带滑轮的木板    
D.细线   
E.秒表 
F.电火花计时器      
G.纸带       
H.220V的交流电源          
I.低压交流电源

(1)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和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EI(填写器材序号),还应补充的器材是天平毫米刻度尺.
(2)实验时,该同学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实验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若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则两者质量应满足M远大于m(填“远大于”或“远小于”).
(3)实验中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7个点(标号0~6),测出0到1、2、3、4、5、6点的距离分别为d1、d2、d3、d4、d5、d6,打点周期为T.则打点2时小车的速度v2=$\frac{{d}_{3}^{\;}-{d}_{1}^{\;}}{2T}$;若测得小车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打点1和点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用v1、v5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验证点1与点5间动能定理的关系式可表示为$mg({d}_{3}^{\;}-{d}_{1}^{\;})=\frac{1}{2}M({v}_{5}^{2}-{v}_{1}^{2})$.
(4)在实验数据处理时,如果以$\frac{1}{2}$v2为纵轴,以d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frac{1}{2}$v2-d图象,其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量的表达式为$\frac{m}{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直杆AB,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0°≤θ≤90°),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套在直杆上,给小圆环施加一与该竖直平面平行的恒力F,并从A端由静止释放,改变直杆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θ,当直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恒力F可能沿与水平方向夹30°斜向右下的方向
B.当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时,小圆环与直杆间必无挤压
C.若恒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则恒力F的大小为$\sqrt{3}$mg
D.恒力F的最小值为$\frac{\sqrt{3}}{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虚线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实线是等势面的对称轴,A、B、C分别是实线与三个等势面的交点,D、E分别是AB和BC的中点,a的电势为φ0,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一带电量为-q的粒子由A点静止释放,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C点时的动能为EK,则(  )
A.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B.粒子到B点的动能为$\frac{1}{2}$ EK
C.等势面B的电势为φ0-$\frac{{E}_{K}}{2q}$
D.UCE>UD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p=$\frac{1}{2}k{x^2}$,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于是设想用压缩的弹簧推静止的小球(质量为m)运动来初步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为了研究方便,把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让小球在弹力作用下运动,即只有弹簧弹力做功.(重力加速度为g)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1)首先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轻质弹簧竖直挂起来,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小球,静止时测得弹簧的伸长量为d,在此步骤中,目的是要确定弹簧的劲度系数k,用m、d、g表示为k=$\frac{mg}{d}$.
(2)接着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将这根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一端固定,另一端被小球压缩,测得压缩量为x,释放弹簧后,小球被推出去,从高为h的水平桌面上抛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
小球的初速度Ek1=0.
小球离开桌面的动能Ek2=$\frac{mg{L}^{2}}{4h}$(用m、g、L、h)
弹簧对小球做的功W=$\frac{mg{x}^{2}}{2d}$(用m、x、d、g表示)
对比W和Ek1-Ek2就可以得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需要验证的关系为2hx2=dL2(用所测物理量d、x、h、L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实验小组利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重物G相连,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轨道上A、B两点各固定一个光电门传感器,用于测量小车的速度v1和v2,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置砝码来改变小车质量,用不同的重物G来改变拉力的大小,摩擦力不计.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重物G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点C,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
次数M/kg|v22-v12|/m2s-2△E/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31.22W3
41.002.401.202.421.21
51.002.841.422.861.43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除了光电门传感器测量速度和力传感器测量拉力的数据以外,还应该记录的物理量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L;
③改变小车的质量或重物的质量,重复②的操作.
(2)右侧表格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E为动能变化量,F是拉力传感器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中的△E3=0.600J,W3=0.610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物体因绕轴转动时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某同学为探究转动动能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先让砂轮由电动机带动作匀速转动并测出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轮边缘的摩擦阻力做功(设阻力大小不变),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开始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转动动能的数值可由仪器直接读出.实验中得到几组ω、n和Ek的数值如下表.砂轮直径d=10cm.
角速度ω/rad/s0.51234
转动圈数n/r52080180320
转动动能Ek/J0.5281832
(1)请选择适当的物理量在坐标纸上作出能直观反映转动动能与角速度关系的图象;
(2)根据图象写出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定量关系是Ek=2ω2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求得,摩擦阻力大小$\frac{1}{π}$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长方形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大小为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先后第一次经过1、2两点,木块通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1、2两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木块的前端为P,求:
(1)木块经过位置2时的平均速度大小;
(2)木块前端P在第一次经过1点和第二次经过1点所需时间.
(3)1、2两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