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相距40m,一列水波在水面上从左向右传播,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恰位于波谷,且峰、谷间的高度差为0.4m.若波速为4m/s,试求:
(1)水波传播的周期;
(2)9s内甲上下运动了多少路程.

分析 由图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恰位于波谷,且峰、谷间的高度差为0.4m,求出波长和振幅.根据波速公式v=$\frac{λ}{T}$求出周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出从此时起9s内乙运动的路程.

解答 解:(1)由图可知,两船员之间相距2$\frac{1}{2}$λ=40m,λ=16m
由v=$\frac{λ}{T}$得T=$\frac{λ}{v}$=$\frac{16}{4}$s=4s
(2)由题意知,船振动的振幅A=0.2m,9s=$\frac{9}{4}T$
甲船在9s内走过的路程d=$\frac{9}{4}×4A$=1.8m
答:(1)水波传播的周期为4s;
(2)9s内甲上下运动了1.8m的路程.

点评 本题考查由波动图求解波长的能力.对于波往往根据空间距离研究波长,根据时间研究周期,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在同一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别水平抛出和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球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B.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势能变化相同
D.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滑小孔O,一根轻绳穿过小孔,一端连接质量为m=1kg的小球A,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4kg的重物B.(g=10m/s2)试求:
(1)当A球沿半径为R=0.1m的圆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为ω=10rad/s时,B对地面的压力?
(2)要使B物体对地面恰好无压力,A球的角速度应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某生产流水线工作原理示意图.足够长的工作平台上有一小孔A,一定长度的操作板(厚度可忽略不计)静止于小孔的左侧,某时刻开始,零件(可视为质点)被无初速度地放上操作板中点,同时操作板在电动机带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运动到A孔的右侧(忽略小孔对操作板运动的影响),最终零件运动到A孔时速度恰好为零,并由A孔下落进入下一道工序.已知零件与操作板间的动摩擦因素μ1=0.05,与工作台间的动摩擦因素μ2=0.025,操作板与工作台间的动摩擦因素μ3=0.3.试问:
(1)电动机对操作板所施加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只要回答是“变力”或“恒力”即可)?
(2)操作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多少?
(3)若操作板长L=2m,质量M=3kg,零件的质量m=0.5kg,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则操作板从A孔左侧完全运动到右侧过程中,电动机至少做了多少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P的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D.质点P的位移不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变化的是(  )
A.线速度B.速率C.频率D.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D.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在哪些方面作了理想化的假设将油膜看成单分子膜,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认为油酸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实验中滴在水面的是油酸酒精溶液而不是纯油酸,且只能滴一滴,这是因为纯油酸粘滞力较大,直接测量体积时误差太大;在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向水面前,要先在水面上均匀撒些痱子粉,这样做是为了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1为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重锤运动的速度v.
(2)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实验选用重锤质量为m=1kg,从所打纸带中选择一条合适的纸带,如果确定O点是重锤开始下落的第1点,则此纸带第1、2点间的距离应接近2mm.
(3)实验中重物增加的动能往往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所减少的势能,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摩擦阻力.
(4)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的距离h,则以h为横轴,$\frac{{v}^{2}}{2}$为纵轴,画出的图象应是图2中的哪个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