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A中有一定读数,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的是(  )
A.增大入射光的频率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C.滑片P向右移动D.滑片P向左移动

分析 当光电流增大时,电流表示数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影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入射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

解答 解:A、增大入射光的频率,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但是光电流达到饱和状态,光电子数目不会增多,则光电流不会增大,若没有达到饱和态时,则会增大.故A正确.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则光电流增大.故B正确.
C、不论滑动触头P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阴阳两极的电压改变,若已达到饱和状态时,都不会增加光电子个数,光电流不变,若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时,则P向右移动,会导致电流表示数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考查光电管工作原理,理解光电流含义,掌握饱和状态,并知道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与频率及电压均无关,注意是否处于饱和状态,及选择有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把重物G压在纸带上,用一水平力缓缓地拉动纸带,重物跟着纸带一起运动,若迅速拉动纸带,纸带将会从重物下抽出,解释这种现象的正确的是(  )
A.在缓慢拉动纸带时,纸带给重物的摩擦力大
B.在迅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给重物的摩擦力小
C.在缓慢拉动纸带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大
D.在缓慢拉动纸带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0.5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图b中①为倾斜轨道实验结果图象(填①或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右偏转一下.
B.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为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A、B两空填写“不偏转”或“向左偏转一下”或“向右偏转一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方格的边长为10cm,如果取g=10m/s2,那么
(1)两次闪光时间间隔是0.1s.
(2)小球运动的水平分速度为2m/s.
(3)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2.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目前,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瓶装纯净水已经占领柜台.再严重下去,瓶装纯净空气也会上市.设瓶子的容积为500mL,空气的摩尔质量M=29×10-3 kg/mol.按标准状况计算,NA=6.0×1023 mol-1,试估算:
(1)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是多少?
(2)一瓶纯净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3)一瓶中约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洗衣机的甩干筒在旋转时有衣服附在筒壁上,则此时(  )
A.衣服受重力,筒壁的弹力和摩擦力,及离心力作用
B.衣服随筒壁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筒壁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
C.筒壁对衣服的摩擦力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D.筒壁对衣服的弹力随着衣服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等高、接触但不粘连的两木板B、C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动能从B左端冲上木板.若B、C均固定在地面上,发现A恰能运动到C的右端.如若解除B、C的固定,A仍以相同初动能从B左端冲上木板开始运动.其中A与B、C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B、C与地面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A、B、C质量分别为mA=mC=1kg、mB=3kg,B、C长度均为L=2m,g=10m/s2,求(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物块A的初动能是多少?
(2)如若B、C未固定,A滑过B右端的瞬时速度多大?
(3)如若B、C未固定,最终B、C间的距离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小球静止在光滑平面上,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