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图甲中器材进行实验,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后,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在实验数据处理中,某同学取A、B两点来验证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g取9.8m/s2,图中测量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项目x1/cmA点瞬时速度/(m•s-1x2/cmB点瞬时速度/(m•s-1A、B两点间距离/cm
数据2.4012.0045.00
(1)观察纸带,可知连接重物的夹子夹在纸带的端左(选填“左”或“右”);
(2)通过计算可得vA=0.60m/s,vB=3.00m/s(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3)若重物和夹子的总质量为0.5kg,那么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2.21J,动能的增加量为2.16J(结果均保留二位小数);
(4)由(3)中计算出的结果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分析 (1)抓住相等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确定纸带的哪一端与重物相连.
(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A、B两点的速度.
(3)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根据A、B的速度求出动能的增加量.
(4)通过比较得出实验的结论.

解答 解:(1)重物拖着纸带做加速运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可知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
(2)A点的瞬时速度${v}_{A}=\frac{{x}_{1}}{2T}=\frac{2.40×1{0}^{-2}}{0.04}m/s=0.60m/s$,B点的瞬时速度${v}_{B}=\frac{{x}_{2}}{2T}=\frac{12.00×1{0}^{-2}}{0.04}m/s=3.00m/s$.
(3)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gxAB=0.5×9.8×0.45J=2.21J,动能的增加量$△{E}_{k}=\frac{1}{2}m{{v}_{B}}^{2}-\frac{1}{2}m{{v}_{A}}^{2}$=$\frac{1}{2}×0.5×(9-0.36)J=2.16J$.
(4)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故答案为:(1)左,(2)0.60,3.00,(3)2.21,2.16,(4)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会根据下降的高度求解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野外高压输电线受到雷击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三条输电线的上方还有两条导线,它们与大地相连,形成一个稀疏的金属“网”,把高压线屏蔽起来,免遭雷击.下列现象和该原理相同的是(  )
A.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吸引小纸片
B.放入金属盒中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
C.冬天脱毛衣时能看见闪光并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
D.带电体靠近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片张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个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
A.同时抛出两球B.先抛出A球C.先抛出B球D.使两球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汤姆逊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首次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B.玻尔提出了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用起重机将质量为2000N的货物在1s内匀速提升5m,g取10m/s2,则在此过程中,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拉力做功为1×104JB.重力做功为-1×104J
C.合力做功为2×104JD.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10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B、C、D是打下的相邻的四个点,它们到运动起点O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f,重锤质量为m.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重锤从开始下落起到打点计时器打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s3,动能的增加量为$\frac{1}{8}m({s}_{4}-{s}_{2})^{2}{f}^{2}$.(用题目所给字母表示)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得到A、B、C三条纸带,它们前两个打点间的距离分别是1.9mm、7.0mm、1.8mm.那么一定存在操作错误的同学是乙
(3)某同学在同一次实验中计算了多组动能的变化量△Ek,画出动能的变化量△Ek与下落的对应高度△h的关系图象,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到的△EK-△h图象应是如下图的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相距为L的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一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本身的电阻不计,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ab横跨在导轨上,如图所示.现对金属棒施一恒力F,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求:
(1)运动中金属棒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分别为多大?
(2)金计算下列两种状态下电阻R上消耗电功率的大小:
①金属棒的加速度为最大加速度的一半时;
②金属棒的速度为最大速度的四分之一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金属框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x轴正方向作为力的正方向,线框在图示位置的时刻作为时间的零点,则磁场对线框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为图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不动,一轻质弹簧沿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分两次将质量为m1、m2(m2>m1)的两物块从斜面上不同位置静止释放,两次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相同(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物块从开始释放到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则(  )
A.m1开始释放的高度高B.m1的重力势能变化量大
C.m2的最大速度小D.m2的最大加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