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1)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两电表示数如图甲和乙,甲图接0~0.6A量程,读数为0.50A,乙图接0~3V量程,读数为2.60V.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金属丝直径如图丙,金属丝的直径为0.647mm.

(2)用多用电测电流或电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在测量电阻时,更换倍率后必须重新进行调零
B.在测量电流时,更换量程后必须重新进行调零
C.在测量未知电阻时,必须先选择倍率最大挡进行试测
D.在测量未知电流时,必须先选择电流最大量程进行试测.

分析 (1)由图示电表确定其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2)用欧姆表测电阻要选择合适的挡位,欧姆表换挡后要进行欧姆调零.

解答 解:(1)甲图接0~0.6A量程,由图甲所示可知,其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50A,
乙图接0~3V量程,由图乙所示表盘可知,其分度值为0.1V,其读数为2.60V;
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0.5mm+14.7×0.01mm=0.647mm;
(2)A、欧姆表换挡后要进行欧姆调零,在测量电阻时,更换倍率后必须重新进行调零,故A正确;
B、在测量电流时,更换量程后不必进行调零,故B错误;
C、在测量未知电阻时,可以先选择个倍率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指针偏转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测量,不一定必须先选择倍率最大挡进行试测,故C错误;
D、为保护电表安全,在测量未知电流时,必须先选择电流最大量程进行试测,故D正确;故选AD;
故答案为:(1)0.50:,2.60,0.647;(2)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螺旋测微器读数、多用电表的使用注意事项,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B.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弹力,所以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
C.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
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一定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磁场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是一种实体,人们可以通过仪器观看
B.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形式
C.磁体南极处的磁场比磁体北极处的磁场强
D.磁体内部没有磁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所示为一滑梯的示意图,滑梯的长度AB为 L=5.0m.BC段为与滑梯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小孩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离开B点后在地面上滑行了s=3.0m后停下,小孩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时间为1s.求:
(1)小孩在B点的速度v的大小;
(2)小孩在AB段的加速度a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p增大B.θ增大,E不变C.θ减小,Ep不变D.θ减小,E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都是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上抛初速度大小和物体B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都是2v
B.物体A和物体B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
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物体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等
D.两物体在空中相遇处一定是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的中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C.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D.位移变化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装载砂子的自卸卡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倾斜至一定角度时,砂子沿车厢滑至地面.若视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由水平缓慢增加车厢倾斜程度时(  )
A.砂子受到的支持力一直减小B.砂子受到的支持力先增加后减小
C.砂子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D.砂子受到的摩擦力先增加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A和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出发时B在A前3 m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