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2584  132592  132598  132602  132608  132610  132614  132620  132622  132628  132634  132638  132640  132644  132650  132652  132658  132662  132664  132668  132670  132674  132676  132678  132679  132680  132682  132683  132684  132686  132688  132692  132694  132698  132700  132704  132710  132712  132718  132722  132724  132728  132734  132740  132742  132748  132752  132754  132760  132764  132770  132778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间由细绳连接,它们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已知B球的质量为1kg,取g=10m/s2,求:
(1)细绳对B球的拉力;
(2)A球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图中R1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2的示数为9V
B.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qrt{2}$sin50πt(V)
C.R1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
D.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和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移动,使安培表示数减小,由此可判断(  )
A.P向a点滑动,电压表示数变小B.P向a点滑动,电压表示数变大
C.P向b点滑动,电压表示数变小D.P向b点滑动,电压表示数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恒定,电流表内阻不计,R1=4Ω,R2=8Ω,当K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30A,则当K闭合时示数可能是(  )
A.0.5AB.0.42AC.0.35AD.0.3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9Ω,R2=15Ω,电源的电动势E=12V,安培表的读数I=0.4A,R1的电压为5.4V.求电阻R3的阻值和电源的内电阻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某同学把一个小铁块放在一斜劈的顶端,小铁块沿斜劈面下滑,如图所示.他想测量小铁块和斜劈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于是找来一个电子秤和一个量角器.他先把小铁块和斜劈一起放到电子秤上,电子秤的读数为M1,然后将斜劈放在电子秤上,把小铁块轻放在斜面顶端,当小铁块下滑时,电子秤的读数为M2,他用量角器测量斜劈斜角的倾角为θ.若要测量小铁块与斜劈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他还需测量小铁块的质量m(填物理量及相应字母),用他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小铁块下滑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frac{{M}_{1}-{M}_{2}}{msinθ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今年是唐山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重生,我们在废墟上又建设了美好家园.对于汶川地震,专家普遍认为引发地震的原因是印度板块往北推进,向亚洲板块挤压并不断地向亚洲板块下插入,导致青藏高原迅速上升,并在高原的边缘形成了地震多发的断裂带,其中就包括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这一地震带非常活跃,估计地震的震源就在此.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我们就称之为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又称疏密波,其特征是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较快,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又称剪切波,其特征是振幅较大、周期较长、传播速度较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但其周期最长、振幅最大.因此,是地震引起地面破坏的主要力量.据资料记录,汶川地震发生时,位于成都的某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并测得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约为9km/s和4km/s.实验还测得,地震波在几种沉积岩中的波速如表所示:
岩石类型速度(m/s)
湿砂600~800
粘土1200~2500
砂岩1400~4500
对于地震波运动的全面了解,我们还需要理解波的其它性质,比如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研究中.我们相信对于地震波了解的越多,人类躲避灾难的能力就越强.请仔细阅读上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汶川地震中,位于震源上方的震中某中学地震测报组有单摆A与竖直弹簧振子B(如图所示),请判断地震发生时哪一个模型先有明显振动,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利用汶川地震中的某些数据,估算成都某观测站离震源的距离;
(3)某次地震中,一列横波由粘土进入湿砂中(设频率不变),试分析说明此列波在哪种地质结构中衍射现象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一简谐横波以10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其波形如图所示.求:
(1)此时质点P的振动方向;
(2)质点Q振动的周期;
(3)画出质点R从此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右图设计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如图所示,设质量为m(已测定)的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位移s,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试探究外力做的功mgs与小球动能变化量$\frac{1}{2}$mv2的定量关系.
(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字.
①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为0.50kg;
②用游标尺测出小球的直径为10.0mm;
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80.80cm;
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吸在开始端.
⑤电磁铁断电,小球自由下落.
⑥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4m/s.
⑦计算得出重力做的功为4.02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4.00J.(g取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根据在(2)中条件下做好本实验的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时间(s)下落距离(m)
0.00.000
0.40.036
0.80.469
1.20.957
1.61.447
2.0X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如表中,图 (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做出假设、搜集证据.
(2)图 (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1.937.
(3)图 (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小纸杯”做匀速运动.
(4)比较图 (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