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2716  132724  132730  132734  132740  132742  132746  132752  132754  132760  132766  132770  132772  132776  132782  132784  132790  132794  132796  132800  132802  132806  132808  132810  132811  132812  132814  132815  132816  132818  132820  132824  132826  132830  132832  132836  132842  132844  132850  132854  132856  132860  132866  132872  132874  132880  132884  132886  132892  132896  132902  132910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待测电阻R2,电压表V(量程为1.5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1)先测电阻R1的阻值.请将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1,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将S2切换到b,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则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frac{{U}_{2}-{U}_{1}}{{U}_{1}}r$.
(2)该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1=4.8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2所示的$\frac{1}{U}$-$\frac{1}{R}$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1.43V,电阻R2=1.2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曲线C1、C2分别是纯直流电路中内、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随电流变化的图线,由该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电动势为4 V
B.电源的内电阻为1Ω
C.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值为8 W
D.电源被短路时,电源消耗的功率为16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MN为足够大的不带电薄金属板,在金属板的右侧,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O,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金属板上的一点,P点与点电荷O之间的距离为r,则P点的电场强度的(  )
A.方向沿P点和点电荷的连线向左,大小为$\frac{2kqd}{r^3}$
B.方向沿P点和点电荷的连线向左,大小为$\frac{2kq\sqrt{{r}^{2}-{d}^{2}}}{{r}^{3}}$
C.方向垂直于金属板向左,大小为$\frac{2kqd}{r^3}$
D.方向垂直于金属板向左,大小为$\frac{2kq\sqrt{{r}^{2}-{d}^{2}}}{{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为电荷如图所示,abcde是半径为r的圆的内接正五边形,当在顶点a、b、c、d、e处各固定有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若在e处固定有电荷量为-3Q的点电荷,a、b、c、d各处仍量为+Q的点电荷,则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frac{4kQ}{{r}^{2}}$B.$\frac{3kQ}{{r}^{2}}$C.$\frac{2kQ}{{r}^{2}}$D.$\frac{kQ}{{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课外小组的三位同学想要测量以下三种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Ⅰ.R20(1号)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
Ⅱ.R6(5号)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
Ⅲ.某种锂电池:电动势约为20V
他们可选择的部分器材有:
A.电压表(量程3V时内阻约3kΩ;量程15V时内阻约15kΩ)
B.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Ω)W
D.滑动变阻器(阻值0~50Ω,额定电流1.5A)
E.滑动变阻器(阻值0~2kΩ,额定电流0.5A)
F.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约0.125Ω)

为完成测量,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将一节1号干电池直接接在量程为3V的电压表两端(如图甲所示),将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作为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以下对这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B
A.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电动势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B.这种测量方法造成误差的原因是测量时电路中有微小电流
C.因为“断路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所以这种测量方法的系统误差为零
②乙同学将一节5号干电池接入图乙所示电路中,为完成该实验,电压表应选择的量程是0-3V;滑动变阻器应选择D(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③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U-I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图中只画了坐标纸的大格),关于此图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此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电池被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B.为减小误差,可以将原坐标纸上两坐标轴交点处的纵坐标取为1.0V,使每小格代表的电压值变小,从而放大纵轴的标度
C.纵轴的标度放大后,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仍表示电池被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D.纵轴的标度放大后,电池的内阻仍等于图线斜率的绝对值
④丙同学为了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想给量程是15V的电压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用电阻箱代替),改装成量程是25V的电压表,实验电路如图丁所示,请将以下电压表改装过程的主要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a端(选填“a”或“b”),并把电阻箱阻值调到零a b
B.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0V
C.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示数为6V
D.不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保持电阻箱与量程为15V的电压表串联,撤去其它线路就得到量程为的25V电压表
⑤丙同学的上述操作步骤中,电阻箱应选C,滑动变阻器应选D(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带上共取了A、B、C、D、E、F、G七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六条(分别叫a、b、c、d、e、f),将这六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直放图,最后将各纸带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1)为表示vt关系,图中的x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v.若纸条c的长度为5.0cm,则图中t3为0.25s,v3为0.5 m/s;因为各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可以直观地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在纸带未剪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4.22cm、xBC=4.65cm、xCD=5.08cm、xDE=5.49cm、xEF=5.91cm、xFG=6.3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0.42 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53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甲乙两车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甲车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乙车图象为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
B.0-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C.t1时刻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的2倍
D.0到t1时间内,$\frac{{t}_{1}}{2}$时刻甲 乙间距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速度图象如图实线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B.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
C.A、B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
D.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frac{{v}_{1}+{v}_{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015年12月10日,我国成功将中星1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如图所示为该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卫星远地点P距地心O的距离为3R,则(  )
A.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大于$\frac{\sqrt{3gR}}{3}$
B.卫星经过远地点时的速度最大
C.卫星经过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小于$\frac{g}{9}$
D.卫星经过远地点时加速,卫星可能再次经过远地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段是助滑坡,倾角α=37°,BC段是水平起跳台,CD段是着陆坡,倾角θ=30°,DE段是停止区,AB段与BC段圆滑相连.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3,图中轨道最高点A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的竖直高度h=47m.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质量m=60kg,滑雪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点水平飞出,在C点起跳时速度的大小为30m/s,设运动员在起跳前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运动员在助滑坡AB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2)运动员在CD上着陆时距起跳点C的距离是多少(假设CD足够长);
(3)运动员从起滑台A点到起跳台C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