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2933  132941  132947  132951  132957  132959  132963  132969  132971  132977  132983  132987  132989  132993  132999  133001  133007  133011  133013  133017  133019  133023  133025  133027  133028  133029  133031  133032  133033  133035  133037  133041  133043  133047  133049  133053  133059  133061  133067  133071  133073  133077  133083  133089  133091  133097  133101  133103  133109  133113  133119  133127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虚线a,b,c,d表示匀强电场中的4个等势面,两个带电粒子M、N(重力忽略不计)以平行于等势面的初速度射入电场,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MPN和NQM所示.己知M是带正电的带电粒子.则(  )
A.N一定也带正电B.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C.带电粒子N克服电场力做功D.带电粒子N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A、B、C、D为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A、B、C在同一水平面上,在A 点放置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 B点放置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一根光滑绝缘杆沿CD固定,杆上穿有带电量为+q的小球.让小球从D点由静止开始沿杆下滑,则关于小球从D滑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B.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C.小球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D.小球做匀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时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overline{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0.960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frac{1}{2s}[(\frac{d}{△{t}_{B}})^{2}-(\frac{d}{△{t}_{A}})^{2}]$.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overline{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frac{mg-(M+m)\overline{a}}{Mg}$.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将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平行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两导轨的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一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导体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导体棒的阻值也为R,在导轨所在的空间加一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现用一质量不计的轻绳将导体棒与一质量也为m的重物跨过光滑的定滑轮,重物距离地面的高度足够大,轻绳与导轨平行,如图所示,重物由静止释放后,带动导体棒一起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导体棒没有发生转动,忽略导轨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重物下落高度为h时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方向由P到M
B.当重物速度为v时,导体棒两端的电压为BLv
C.导体棒的最大速度$\frac{2mgR}{{B}^{2}{L}^{2}}$
D.重物下落高度为h时,定值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mgh-m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实验室有一个电学黑箱,其外形如图甲所示,箱体外有四个接线柱,箱盖上有一个塑料滑块.小明请同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其内部结构,实验室老师提醒他们,内部元件只有一个滑动变阻器和两个定值电阻.滑动变组器只有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经过讨论,全组的意见是:先制作一个探测器,把这个探测器分别与黑箱外的接线柱相连.再根据测出的数据,推测内部的连接情况.
(1)甲组的小李组装了探测器,如图乙所示,其中电源电压为3V,电流表量程为0-0.6A,对于其中阻值为5Ω的电阻R.你认为他的作用是保护电路,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电表和电源.

同学们把探测器的E、F端分別与黑箱的接线柱连接,闭合开关,移动滑块,记下的数据如表:
测试次数与E、F连接的接线柱电流表示数/A
第1次A、B0.25~0.5
第2次A、C0.12~0.2
第3次A、D0.15~0.3
第4次B、C0.2
第5次B、D0.3
第6次C、D0.15
(2)在前三次测试中,只有一次未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最小位置是第1次.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
(4)请在图丙中作出箱内各元件连接电路图,并在定值电阻旁标明其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甲乙两个同学共同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两位同学用砝码盘(连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对象)受到 的合外力,需要平衡桌面的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他们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砝码盘的情况下,小车能够自由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另外,还应满足砝码盘(连同砝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近似等于”)接下来,甲同学研究:在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其加速度与其受到的牵引力的关系;乙同学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牵引力不变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
②甲同学通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测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图2是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频率f=50Hz的交变电流.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0.343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frac{1}{M}$图线后,发现:当$\frac{1}{M}$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后来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该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A.
A.改画a与$\frac{1}{M+m}$的关系图线      B.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
C.改画 a与$\frac{m}{M}$的关系图线            D.改画a与$\frac{1}{(M+m)^{2}}$的关系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a所示为波管的原理图.由于偏转电极出现故障,电极YY′之间的电压UY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电极XX′之间的电压Ux变化规律如图c所示.则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4Ω,R2=5Ω,电源内阻r=1Ω.当开关S断开时,理想电流表的示数I0=0.3A,则电源电动势E=3V,当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I=0.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和中垂线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先从图中的a点沿直线移动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则检验电荷在此全过程中(  )
A.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不变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恒定
C.电势能一直减小D.电势能一直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图中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所做的功等于(  )
A.$\frac{qCs}{Qd}$B.$\frac{qQs}{Cd}$C.$\frac{qQs}{Cd}$D.$\frac{qCs}{2Q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