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2935  132943  132949  132953  132959  132961  132965  132971  132973  132979  132985  132989  132991  132995  133001  133003  133009  133013  133015  133019  133021  133025  133027  133029  133030  133031  133033  133034  133035  133037  133039  133043  133045  133049  133051  133055  133061  133063  133069  133073  133075  133079  133085  133091  133093  133099  133103  133105  133111  133115  133121  13312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动滑轮将滑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实验中改变动滑轮下悬挂的钩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从同一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滑块经过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大小v,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P与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轮的质量都很小.

(1)实验中钩码的质量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2-F图象,如图2图象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B.
(3)根据实验已测得数据及v2-F图象,能(填“能”或“不能”)测出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动能定理”.
(1)图甲中,小车处于待释放状态,不恰当的地方有:①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②定滑轮与小车之间的细线没有与木板平行;③没有平衡摩擦力.

(2)将实验装置调整好以后,正确操作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的起始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0.40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果探究从小车释放到打B点过程钩码重力做的功与小车动能变化量的关系,除了钩码质量、纸带上的数据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强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m/s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力可达数千牛顿.台风登陆以后,会给沿海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不少在台风登陆地区做新闻报道的记者,需要用绳子系在腰上才能保证不被台风吹走.大风真的能把人吹走吗?为方便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只考虑一种简单情况,即看大风能不能把人吹的在地面上滑动.设某次台风登陆时的风力为9级,方向水平风速大小可达到22m/s,经过流体阻力测算,在经过一个身高为一米七左右人体的面积时所产生的水平风力约为164N.假设这个人重60kg,台风来临时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人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6.试通过计算分析:
(1)当风速达到22m/s时,人能不能被吹动?
(2)当风速达到15m/s时,吹在人身上的水平风力达到76N,站在地上的人受的摩擦力多大?
(3)当风速达到25m/s时,吹在人身上的水平风力达到212N,站在地上的人受的摩擦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所示是一沿笔直公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7s后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有关上述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B.乙图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7s时的瞬时速率
C.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5.7 m/s2
D.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1.6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在两板之间等高处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不计两带电小球之间的电场影响),P小球从紧靠左极板处由静止开始释放,Q小球从两极板正中央由静止开始释放,两小球沿直线运动都打到右极板上的同一点,则从开始释放到打到右极板的过程中(  )
A.它们的运动时间的关系为tP>tQ
B.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qp:qQ=1:2
C.它们的动能增量之比为△EKP:△EKQ=2:1
D.它们的电势能减少量之比为△EP:△EQ=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用图示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轻绳两端系着质量相等的物体A、B,物体B上放一金属片C,铁架台上固定一金属圆环,圆环处在物体B的正下方.系统静止时,金属片C与圆环间的高度差为h,由静止释放后,系统开始运动.当物体B穿过圆环时,金属片C被搁置在圆环上,两光电门固定在铁架台P1、P2处,通过数字计时器可测出物体B通过P1、P2这段距离的时间.
(1)若测得P1、P2之间的距离为d,物体B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为t,则物体B刚穿过圆环后的速度v=$\frac{d}{t}$;
(2)若物体A、B的质量均用M表示,金属片C的质量用m表示,该实验中验证下面C(填正确选项的序号)等式成立,即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A.mg=M$\frac{{v}^{2}}{2h}$        B.mg=M$\frac{{v}^{2}}{h}$        C.mg=(2M+m) $\frac{{v}^{2}}{2h}$      D.mg=(M+m)$\frac{{v}^{2}}{2h}$
(3)本实验中的测量仪器除了刻度尺、数字计时器外,还需要天平;
(4)若M>>m,改变金属片C的质量m,使物体B由同一高度落下穿过圆环,记录各次的金属片C的质量m,以及物体B通过Pl、P2这段距离的时间t,以mg为横轴,以$\frac{1}{{t}^{2}}$(填“t2”或“$\frac{1}{{t}^{2}}$”)为纵轴,通过描点作出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
A.$\frac{1}{3}$ mB.$\frac{2}{3}$ mC.1 mD.$\frac{4}{3}$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图甲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坐标值合理的是(  )
A.0.5 mB.1.5 mC.2.5 mD.3.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用如图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发现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物增加的动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选用的重物质量过大
B.重物质量测量不准确
C.空气对重物的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D.实验时操作不太仔细,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