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2963  132971  132977  132981  132987  132989  132993  132999  133001  133007  133013  133017  133019  133023  133029  133031  133037  133041  133043  133047  133049  133053  133055  133057  133058  133059  133061  133062  133063  133065  133067  133071  133073  133077  133079  133083  133089  133091  133097  133101  133103  133107  133113  133119  133121  133127  133131  133133  133139  133143  133149  133157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1,在原、副线圈回路中分别接有R1、R2两个定值电阻且R1=2R2.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UAB=12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则(  )
A.UAB:UCD=2:1
B.R2两端电压为4V
C.原、副线圈回路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1:1
D.若AB间改接电压仍为12V的直流电源,则原、副线圈回路电流之比I1:I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有一带电量-3×10-6C的检验电荷,从匀强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了6×10-4J的功.把它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9×10-4J.则A、B、C三点中电势最高的是C点,C点与A点间电势差为10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光电计时器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精密计时仪器,它由光电门和计时器两部分组成,光电门的一臂的内侧附有发光装置(发射激光的装置是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很细),如图实中的A和A′,另一臂的内侧附有接收激光的装置,如图实中的B和B′,当物体在它们之间通过时,二极管发出的激光被物体挡住,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激光信号,同时计时器就开始计时,直到挡光结束光电计时器停止计时,故此装置能精确地记录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现有一小球从两光电门的正上方开始自由下落,如图所示.
(1)若要用这套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球直径D、两光电门间的竖直高度H、小球通过上、下两光电门的时间△t1、△t2(每个物理量均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如高度H ).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式为$\frac{{D}^{2}}{△{{t}_{2}}^{2}}-\frac{{D}^{2}}{△{{t}_{1}}^{2}}$=2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以及复写纸片、纸带、重锤、天平、刻度尺、导线、电键、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天平,缺少的器材是刻度尺.
②所选择的纸带第1、2点间的距离应接近2mm;若实验中所用重锤的质量m=1kg,打点纸带的一部分(未含第1点)如图所示,所标数据为各点到所打第1点的距离,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记录B点时,重锤的速度vB=0.59m/s,重锤的动能Ek=0.174J,从开始下落起至打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0.173J,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的机械能守恒.(g取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
①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CD
A.h的测量      B.H的测量      C.L的测量      D.x2的测量
②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x}_{1}^{2}{-x}_{2}^{2}}{4H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初级加一个固定的交变电压,那么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当R1的滑动头上移时,灯泡L变亮
B.当R1的滑动头上移时,电流表A1读数变大
C.当R1的滑动头上移时,电压表V读数变大
D.当R1的滑动头上移时,A2示数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探究静摩擦力变化的规律及滑动摩擦力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特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演示装置,力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细绳与一滑块相连(调节传感器高度可使细绳水平),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小车一端连接一根轻绳并跨过光滑的轻定滑轮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可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实验开始时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小车一旦运动起来,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图象如图乙,则结合该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求出空沙桶的重力
B.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可判断第50秒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仍在车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如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B(填写所选选项的序号)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a=$\frac{({x}_{6}-{x}_{3})+({x}_{5}-{x}_{2})+({x}_{4}-{x}_{1})}{9{T}^{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C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4)该实验小组以测得的加速度a为纵轴,盘和重物的总重力F为横轴,作出的图象如图丙中图线1所示,发现图象不过原点,怀疑在测量力时不准确,他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装,将一个力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直接测量细线拉小车的力F′,作a-F′图如图丙中图线2所示,则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对于图象上相同的力,用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偏大,其原因是钩码的质量未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用刻度尺测量重物下落的距离,用秒表测量下落的时间
B.通过测量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C.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是实验误差来源之一
D.需要用天平测量重物的质量
(2)根据纸带计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用刻度尺量出下落的距离h,以$\frac{{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做出的图象应该是图中的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甲(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摩擦阻力小.
(2)如图丙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4.8m/s2(取两位有效数字);该纸带是采用乙(选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很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