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2965  132973  132979  132983  132989  132991  132995  133001  133003  133009  133015  133019  133021  133025  133031  133033  133039  133043  133045  133049  133051  133055  133057  133059  133060  133061  133063  133064  133065  133067  133069  133073  133075  133079  133081  133085  133091  133093  133099  133103  133105  133109  133115  133121  133123  133129  133133  133135  133141  133145  133151  13315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器材必须要用的是(多选).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Ω,R2=6Ω,电源内阻r=1Ω,若开关闭合后,铭牌上标有“6V  12W”的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求:
(1)电源电动势E
(2)若电动机线圈电阻为0.5Ω,则电动机输出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6V,电源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1=2.4kΩ、R2=4.8kΩ.在ab之间接一个C=100μF的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上所带的电量4×10-4C
B.在ab之间接一个内阻RV=4.8kΩ的电压表示数3V
C.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上所带的电量2×10-4C
D.在ab之间接一个内阻RV=4.8kΩ的电压表示数4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C(填代号)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T=0.02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cm、x2=13.59cm,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0.680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1.61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没有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4)该实验中,若砂桶和砂的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F,则拉力F与mg的关系式为F=$\frac{M}{M+m}$mg,若要使|$\frac{mg-F}{mg}$|<10%,则m与M的关系应满足m<$\frac{1}{9}$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为kmg(k>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则(  )
A.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的过程中,环相对于棒有往复运动,但总位移向下
B.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的过程中,环相对于地面始终向下运动
C.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棒和环都做匀减速运动
D.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做的总功为-$\frac{2kmgH}{k-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甲所示,螺线管线圈的匝数n=1500匝,横截面积S=20cm2,导线的总电阻r=2.0Ω,R1=3.0Ω,R2=25Ω.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求:

(1)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R2消耗的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x2$\sqrt{\frac{g}{2H}}$.(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CD.(选填序号)
A.h的测量    B.H的测量    C.L的测量    D.x2的测量
(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一个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比为10:1,把初级线圈接入U=220$\sqrt{2}$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那么(  )
A.用交流电压表测量次级输出电压为220$\sqrt{2}$V
B.次级接入R=22Ω的电阻,则初级线圈的电流为0.1A
C.次级接入R=22Ω的电阻,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0W
D.次级接入R=22Ω的负载,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位同学由于认识错误,操作过程中采用先释放纸带再开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流程,而自身没有认识到问题,仍把第一点当成是速度为零,那么他通过纸带计算得到的结果会是(  )
A.mgh>$\frac{1}{2}$mv2B.mgh<$\frac{1}{2}$mv2C.mgh=$\frac{1}{2}$mv2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S为单刀双掷开关,P是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原线圈两端接交变电流,输入电压不变,则(  )
A.保持P的位置不变,S由b切换到a,能使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
B.保持P的位置不变,S由a切换到b,能使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
C.S掷于b位置不动,P向上滑动,能使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
D.S掷于b位置不动,P向下滑动,一定能使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