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2995  133003  133009  133013  133019  133021  133025  133031  133033  133039  133045  133049  133051  133055  133061  133063  133069  133073  133075  133079  133081  133085  133087  133089  133090  133091  133093  133094  133095  133097  133099  133103  133105  133109  133111  133115  133121  133123  133129  133133  133135  133139  133145  133151  133153  133159  133163  133165  133171  133175  133181  13318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某人造卫星进入一个绕地球转动的圆形轨道上,它每天绕地球转8周,假设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则此人造卫星(  )
A.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等于3h
B.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1.65倍
C.绕地球运行的速率为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速率的2倍
D.绕地球运行的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400:10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
B.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
C.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不可能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倾斜雪道的长为25m,顶端高为15m.质量为60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0=8m/s飞出,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不计空气阻力,取g=l0m/s2,则
(  )
A.该滑雪运动员腾空的时间为0.8s
B.斜面顶端与运动员在倾斜雪道上落点竖直高度差为7.2m
C.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前瞬间重力的功率为7200W
D.无论水平速度v0多大,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前的瞬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甲所示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A为交流电流表,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电流表的示数为10$\sqrt{2}$A
B.0.01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C.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l00πrad/s
D.0.02s时电阻R中电流的方向自左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端瞬时速度vA=4m/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则(  )
A.若传送带不动,则vB=3m/s
B.若传送带以速度v=4m/s逆时针匀速转动,vB=3m/s
C.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顺时针匀速转动,vB=3m/s
D.若传送带以速度v=2m/s顺时针匀速转动,vB=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一个由电阻均匀的导线绕制成的闭合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线磁场方向成30°角,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用下列操作不能使感应电流增加2倍的有(  )
A.把线圈匝数增加2倍B.把线圈面积增加2倍
C.把线圈半径增加2倍D.改变线圈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如图1所示为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①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其中一段纸带图中未画出).图中O点为打出的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的点A、B、C、D、E、F、G作为计数点.其中测出D、E、F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0.02s.由此可计算出物体下落到E点时的瞬时速度vE=3.04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代入图中所测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frac{1}{2}$vE2与gh2进行比较(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即可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从O点到E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某同学进行数据处理时不慎将纸带前半部分损坏,找不到打出的起始点O了,如图3所示.于是他利用剩余的纸带进行如下的测量:以A点为起点,测量各点到A点的距离h,计算出物体下落到各点的速度v,并作出v2-h图象.图4中给出了a、b、c三条直线,他作出的图象应该是直线a;由图象得出,A点到起始点O的距离为10.0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某同学在家里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用细线的一端系住一个较重的小铁锁(可看成质点),另一端缠系在一支笔上,将笔放在水平桌面的边上,用较重的书压住.将铁锁拉至与桌面等高处(细线拉直),然后自由释放.在笔的正下方某合适位置放一小刀,铁锁经过时,细线立即被割断,铁锁继续向前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测得水平桌面高度为H,笔到铁锁的距离为L,笔到铁锁落地的水平距离为s.若满足s2=4l(h-l)(用L、H表示),即可验证铁锁从释放至运动到笔的正下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时验证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
(1)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共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其中正确的是D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sqrt{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frac{{v}^{2}}{2g}$计算出高点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在打出的纸带上选取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如图所示,测出A点距离起始点O的距离为S0,A、C两点间的距离为S1,C、E两点间的距离为S2,根据前述条件,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32g({s_0}+{s_1})={f^2}{({s_1}+{s_2})^2}$,即验证了物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而在实际的实验结果中,往往吹出现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用到如下器材:铁架台(也可利用桌边),重锤,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复写纸、纸带,低压交流电源,天平,导线,电键.缺少的器材是刻度尺.
②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出所用重物的质量m=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7.62 J(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动能的增加量为7.56 J(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阻力对重锤和纸带的影响.为了减小误差,悬挂在纸带下的重物的质量应选择较大(填“大”或“小”)的.
④如果以$\frac{{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frac{{v}^{2}}{2}$-h的图线是一条直线,该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4实线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图如图虚线所示,由此判定此波的(  )
A.波长一定是4mB.周期一定是4s
C.振幅一定是2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