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089  133097  133103  133107  133113  133115  133119  133125  133127  133133  133139  133143  133145  133149  133155  133157  133163  133167  133169  133173  133175  133179  133181  133183  133184  133185  133187  133188  133189  133191  133193  133197  133199  133203  133205  133209  133215  133217  133223  133227  133229  133233  133239  133245  133247  133253  133257  133259  133265  133269  133275  133283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搂,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则在加速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顾客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顾客处于失重状态
C.扶梯对顾客没有摩擦力的作用D.顾客对扶梯的压力等于顾客的重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台冰箱的压缩机的功率为110W,开停比约为1:2(开一小时停两小时),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压缩机耗电(  )
A.52.8kW•hB.26.4kW•hC.39.6kW•hD.79.2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为了使电炉丝的功率减小一半,应(  )
A.使其电压加倍B.使其电压减半C.使其电阻加倍D.使其电阻减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有220V、100W灯泡一个,其工作时灯丝电阻是484Ω.若每天使用5小时,则8月份耗电15.5度,若每度电的费用为0.56元,则应付电费8.68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有两个电源,一个发出的电能为100kW•h,另一个发出的电能为500kW•h,能否认为前一个电源的功率大,后一个电源的功率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有一根很细的均匀空心金属管线重约1N、长约50cm、电阻约为30-40Ω,现需测定它的内径d,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ρ.实验室中可以提供下列器材:
A.厘米刻度尺;
B.毫米刻度尺;
C.螺旋测微器;
D.电流表(300mA,约10Ω);
E.电流表(3A,约0.1Ω);
F.电压表(3V,6KΩ);
G.滑动变阻器(200Ω,0.5A);
H.滑动变阻器(5Ω,2A);
I.蓄电池(6V,0.05Ω);
J.开关一个及带夹的异线若干.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中应测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是金属管线的长度L、外径D,加在管线两端的电压U,通过管线的电流强度为I;
②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只填字母代号):B、C、D、F、H、I、J.
③在方框中(图1)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图2中所示仪器连成实际测量电路;
④用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的物理常数推导出计算金属管线内径d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所示,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R=9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上,电动势E=30V,内阻r=1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电压U=10V,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RM=1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 AB.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小于10 A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大于16 W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小于16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刻度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mgR;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frac{mg{s}^{2}}{4h}$;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R-$\frac{mg{s}^{2}}{4h}$;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R}{L}-\frac{{s}^{2}}{4hL}$.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处不平滑等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U=14V,小灯泡L标有“4V 8W”,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M=1.0Ω,当变阻器调到2Ω时,小灯泡与电动机均正常工作,求电动机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