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155  133163  133169  133173  133179  133181  133185  133191  133193  133199  133205  133209  133211  133215  133221  133223  133229  133233  133235  133239  133241  133245  133247  133249  133250  133251  133253  133254  133255  133257  133259  133263  133265  133269  133271  133275  133281  133283  133289  133293  133295  133299  133305  133311  133313  133319  133323  133325  133331  133335  133341  13334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进行了几百次的测量以后,他发现油滴所带的电荷量虽不同,但都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被认为是元电荷,这个实验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如图,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图中油滴由于带负电悬浮在两板间保持静止.
(1)若要测出该油滴的电荷量,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ABC.
A.油滴质量m             B.两板间的电压U
C.两板间的距离d       D.两板的长度L
(2)用所选择的物理量表示出该油滴的电荷量q=$\frac{mgd}{U}$(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M、N相距d,两极板分别与电压恒为U的电源两极两极,极板M带正电,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油滴在极板中央处于静止状态,且此时极板带电荷量与油滴带电荷量的比值为k,则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油滴带负电
B.油滴带电荷量为$\frac{mg}{Ud}$
C.电容器的电容为$\frac{kmgd}{U}$
D.将极板N向下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将向上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健,2000年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日10时22分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游程123.58km.直线距离109km,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记录.在这次横渡中,张健游泳的平均速度$\overline{v}$约是(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16km/h.每游100m约需的时间t0为0.0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带有刻度尺的木板上有a和b两个接线柱,把电阻丝拉直后固定在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带有接线柱c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将选用的实验器材,按照图甲连接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满偏,然后断开开关.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1)某次测量电阻丝直径d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乙所示,d=0.730mm;
(2)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A1(选填“A1”或“A2”);
(3)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frac{π{d}^{2}{R}_{0}}{4{L}_{0}}$(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4)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无(选填“有”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个初速为零的物体,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在第2秒内的位移为2a
B.ts末的速度比(t-1)s末的速度大2a
C.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1:4:9
D.1s末、3s末、5s末的速度之比为1: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3秒时指的是第3秒内
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t:t:…tn=1:$\sqrt{2}$:$\sqrt{3}$:…$\sqr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试在平直跑道上进行,受试者站立在起点前,听到出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到达折返线处后,再转身跑向起点处(受试者可看作质点).设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为零,返回时达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若受试者在加速和减速阶段的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4m/s2.问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一小球以20m/s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如果斜面足够长,求6s末小球的速度及6s内小球的位移?(提示:上滑和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速度为2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的位移为10mB.第10s内的位移为2m
C.任意1s内的速度的增量都是0.2m/sD.第6s末的速度为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8V,内阻r=1Ω,当接入固定电阻R=2Ω时,电路中标有“4V,8W”的灯泡L和内阻RD=1Ω的小型直流电动机D都恰能正常工作.试求:
(1)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