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625  133633  133639  133643  133649  133651  133655  133661  133663  133669  133675  133679  133681  133685  133691  133693  133699  133703  133705  133709  133711  133715  133717  133719  133720  133721  133723  133724  133725  133727  133729  133733  133735  133739  133741  133745  133751  133753  133759  133763  133765  133769  133775  133781  133783  133789  133793  133795  133801  133805  133811  13381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p=$\frac{1}{2}k{x^2}$,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于是设想用压缩的弹簧推静止的小球(质量为m)运动来初步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为了研究方便,把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让小球在弹力作用下运动,即只有弹簧弹力做功.(重力加速度为g)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1)首先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轻质弹簧竖直挂起来,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小球,静止时测得弹簧的伸长量为d,在此步骤中,目的是要确定弹簧的劲度系数k,用m、d、g表示为k=$\frac{mg}{d}$.
(2)接着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将这根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一端固定,另一端被小球压缩,测得压缩量为x,释放弹簧后,小球被推出去,从高为h的水平桌面上抛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
小球的初速度Ek1=0.
小球离开桌面的动能Ek2=$\frac{mg{L}^{2}}{4h}$(用m、g、L、h)
弹簧对小球做的功W=$\frac{mg{x}^{2}}{2d}$(用m、x、d、g表示)
对比W和Ek1-Ek2就可以得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需要验证的关系为2hx2=dL2(用所测物理量d、x、h、L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的第Ⅰ象限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第Ⅱ象限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从磁场中M点以速度v0沿y轴正方向开始运动,经y轴上N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并从x轴上P点离开电场,已知M点的坐标为(-d,d),P点的坐标为(2d,0),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同学利用如图甲的装置完成“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托盘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误差,应使托盘及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2)如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间隔一些点后选取A、B、C三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已知小车的质量M=200g,托盘及砝码的总质量m=21g.则从打下O点到打下B点这段时间内细线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0.059J(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约等于托盘及砝码的总重),在这个过程中小车动能增加量为0.057J.(g取9.8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第一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内的有界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图中未画出);在第二象限内存在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一粒子源固定在x轴上坐标为(-L,0)的A点,粒子源沿y轴正方向释放出速度大小为v的电子,电子恰好能通过y轴上坐标为(0,2L)的C点,电子经过磁场偏转后恰好垂直通过第一象限内与x轴正方向成15°角的射线ON(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frac{m{v}^{2}}{eL}$
B.电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45°
C.圆形磁场的最小半径R=$\frac{\sqrt{6}mv}{2eB}$
D.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frac{mv}{e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进而研究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根据以上回答下列提问:
时间(s)下落距离(m)
0.00.000
0.40.036
0.80.469
1.20.957
1.61.445
2.0X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匀速直线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1.937m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小纸杯”做:匀速直线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图线1反映了“小纸杯”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图线5反映了“小纸杯”的速度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在电场中把电量为2.0×10-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1.5×10-7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4.0×10-7J.
(1)求A、C两点间电势差;
(2)若以A为零电势点,求C点的电势;
(3)试说明A、B、C三点的电势高低情况.(由大到小排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B.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一定越大
C.由静止释放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可能不与电场线重合
D.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4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为相邻的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取g=9.8m/s2,求:

a.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0.97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从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0.48J,动能的增加量△Ek=0.47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出的另一条纸带如图2,假设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frac{({s}_{2}-{s}_{1}){f}^{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在真空中某点电荷Q的电场中,将带电荷量为q的负试探电荷分别置于a(0,0,r)、b两点时,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如图所示,Fa、Fb分别在yOz和xOy平面内,Fa与x轴负方向成60°角,Fb与x轴负方向成60°角.已知试探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a=F,静电力常量为k.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b=F
B.a、b、O三点电势关系为φab>φ0
C.点电荷Q带正电,且大小为Q=$\frac{4F{r}^{2}}{kq}$
D.在平面xOz上移动该试探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如图1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改变小车质量,重复②的操作.
(2)如表所示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_{2}}^{2}$-${{v}_{1}}^{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k,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k3=0.600J,W3=0.610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数据记录表
次数M/kg|v-v|/(m/s)2△Ek/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0.4130.84000.4200
30.5002.400△Ek31.220W3
41.0002.4001.2002.4201.210
51.0002.8401.4202.8601.430
(3)根据表,请在图2中作出△Ek-W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