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399  143407  143413  143417  143423  143425  143429  143435  143437  143443  143449  143453  143455  143459  143465  143467  143473  143477  143479  143483  143485  143489  143491  143493  143494  143495  143497  143498  143499  143501  143503  143507  143509  143513  143515  143519  143525  143527  143533  143537  143539  143543  143549  143555  143557  143563  143567  143569  143575  143579  143585  143593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示数如图1所示,则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d=0.384mm;
②按图2所示的电路图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阻值约为15Ω).实验中除开关、若干导线之外还提供下列器材:
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3kΩ);
电流表A1(量程0~200mA,内阻约3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1Ω);
滑动变阻器R1(0~50Ω);
滑动变阻器R2(0~200Ω);
电源E(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电流表应选A1,滑动变阻器应选R1.(选填器材的名称符号)
③请根据图2所示电路图,用连线代替导线将图3中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时接通电路后的电流最小.
④若通过测量可知,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为I,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为U,由此可计算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frac{πU{d}^{2}}{4Il}$.(用题目所给字母和通用数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传送带测速仪,测速原理如图所示.在传送带一端的下方固定有间距为L、长度为d的平行金属电极.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传送带平面(纸面)向里、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且电极之间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电阻R,传送带背面固定有若干根间距为d的平行细金属条,其电阻均为r,传送带运行过程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处于磁场中,且金属条与电极接触良好.当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率为$\frac{U}{BL}$
B.电阻R产生焦耳热的功率为$\frac{U^2}{R}$
C.金属条经过磁场区域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rac{BUd}{R+r}$
D.每根金属条经过磁场区域的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为$\frac{BLUd}{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率经小孔P垂直磁场边界MN,进入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并垂直磁场边界MN射出磁场,半圆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重力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带负电荷,乙带正电荷
B.洛伦兹力对甲乙不做正功
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D.甲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大于乙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在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小磁针不会立即发生转动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增大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一定会转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能够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
B.玻尔原子理论只能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但复杂的不行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查德威克在利用α粒子轰击铍(Be)原子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E.牛顿和库仑共同研究找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半径R=0.4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另一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C点右侧的光滑水平路面上紧挨C点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2kg,上表面与C点等高.质量m=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1m/s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沿轨道滑行之后又滑上木板,当木块从木板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1=2m/s,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求:
(1)物块刚到达轨道上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木板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待测电阻Rx(阻值约300Ω);
电流表A1(量程20mA,内阻约50Ω);
电流表A2(量程50mA,内阻约10Ω);
电阻箱R(0-999.9Ω);
滑动变阻器R1(20Ω,2A);
滑动变阻器R2(1 750Ω,0.3A);
电源E(电动势6.0V,内阻不计);
开关S及导线若干.某同学采用如下方案进行测量:

a.按图甲连好电路,调节滑片P和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指在合适位置,记下此时A1示数I1、A2示数I2和电阻箱阻值R0
b.将电流表A1改接到另一支路(如图乙),保持电阻箱阻值R0不变,调节P,使A2示数仍为I2,记下此时A1示数I1′;
c.计算得到Rx的阻值.
(1)该同学按图甲连成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请指出第6条导线连接错误
(2)正确连线后,闭合S,将P从左向右滑动,发现开始时A2示数变化不大,当临近最右端时示数变化明显,这是选择了滑动变阻器R2造成的(填“R1”或“R2”).
(3)待测电阻Rx=$\frac{I{′}_{1}{R}_{0}}{{I}_{1}}$(用I1,I2,R0和I1′的某些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
A.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无须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B.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只须画出的a-M关系图象,就可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C.利用此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分力补偿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D.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必须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
②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若以小车上放置的砝码的总质量m0为横坐标,以加速度的倒数$\frac{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frac{1}{a}$-m0关系图线,图2为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所有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已知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frac{1}{k}$,小车的质量为$\frac{b}{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离子在某一正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Q位于虚线MN上某处,离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轨迹相对水平轴线MN对称,A、B、C为轨迹上的点,B点位于轨迹的最右端,以下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正点电荷Q一定在B点左侧
B.离子在B点轨迹变形最大、故加速度一定最大
C.离子在B点的动能最小、电势能可能最大
D.离子在A、B两点时受到的电场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