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8180  148188  148194  148198  148204  148206  148210  148216  148218  148224  148230  148234  148236  148240  148246  148248  148254  148258  148260  148264  148266  148270  148272  148274  148275  148276  148278  148279  148280  148282  148284  148288  148290  148294  148296  148300  148306  148308  148314  148318  148320  148324  148330  148336  148338  148344  148348  148350  148356  148360  148366  148374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先后以速度v1和v2匀速把一矩形线圈拉出有界匀强磁场区域,v1=2v2.在先后两种情况下(  )
A.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之比为I1:I2=1:2
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之比为I1:I2=2:1
C.通过线圈某截面的电荷量之比q1:q2=1:2
D.通过线圈某截面的电荷量之比q1:q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ρ,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先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相连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的R和L数据.
F.断开开关.

①如图乙,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为d=0.730 mm;
②电流表应选择A1(选填“A1”或“A2”);
③用记录的多组R和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图线,截距分别为R0和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 ρ=$\frac{π{d}^{2}{R}_{0}}{4{L}_{0}}$(用给定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距地心4R(R为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为(  )
A.1:1B.9:1C.4:1D.1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完成了既定任务,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成功撞月.如图,为“嫦娥一号”卫星撞月的模拟图,卫星从控制点开始沿撞月轨道在撞击点成功撞月.假设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  )
A.月球的质量B.地球的质量
C.“嫦娥一号”卫星的质量D.月球对“嫦娥一号”卫星的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滤光片、③单缝、④双缝、⑤遮光筒、⑥光屏.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记下此时图2中手轮上的示数.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2.31mm.(图2读数为2.320mm,图3读数为13.870mm)
(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公式λ=$\frac{d}{L}$△x,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660nm.(保留整数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宇宙中有一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若从地球上h(此高度比较小)处水平抛出一物体,水平射程是30m,设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约为8km/s,试求:
(1)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同一物体,射程是多少?
(2)至少以多大的速度抛出,物体才不会落回该星球的表面?(提示:此时恰能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实验时需要称出重物的质量
B.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做的功就少,误差就小
C.纸带上打下的第1、2点间距超过2mm,则无论怎样处理数据,实验误差都会很大
D.实验处理数据时,可直接利用打下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
(2)若正确的操作完成实验,正确的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m/s2,那么(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
②打下计数点B时,重物的速度vB=0.98m/s.
③在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测得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k,这是因为存在阻力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航天器在近地圆形轨道飞行时会受到微弱的阻力作用,从而使轨道高度缓慢降低但依然可以视为圆轨道卫星(  )
A.航天器轨道高度降低后,向心加速度减小
B.航天器轨道高度降低后,飞行速度减小
C.航天器轨道高度降低过程中,飞行周期变小
D.要使航天器再次回到预定轨道,可以通过航天器发动机点火加速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在实验中打下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①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s0+s1),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frac{m({s}_{1}+{s}_{2})^{2}{f}^{2}}{32}$.
②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可求出重锤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frac{{s}_{2}-{s}_{1}}{4}{f}^{2}$,将它代入测量数值求出a和当地的重力速度g进行比较,发现a的数值小于g的数值,其原因可能是AB.
A.重锤的质量m 和密度都太小了        B.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
C.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S0的测量值偏大 D.交流电的频率大于5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已知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离地心距离为r的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υ=$\sqrt{\frac{GM}{r}}$,运行周期T=$\sqrt{\frac{4{π}^{2}{r}^{3}}{G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