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715  15723  15729  15733  15739  15741  15745  15751  15753  15759  15765  15769  15771  15775  15781  15783  15789  15793  15795  15799  15801  15805  15807  15809  15810  15811  15813  15814  15815  15817  15819  15823  15825  15829  15831  15835  15841  15843  15849  15853  15855  15859  15865  15871  15873  15879  15883  15885  15891  15895  15901  1590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绕月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周期为T,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将月球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月球的密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振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所示.取力向右为正方向,从某时刻开始计时(t=0),经1/4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那么在如图所示的几个振动图线中,能正确反映振子振动情况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8?海淀区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两个小球由柔软的细线相连,线长l=6m;将A、B球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v0=4.5m/s,从同一点水平抛出(先A后B),相隔时间△t=0.8s.
(1)A球抛出后经多少时间,细线刚好被拉直?
(2)细线刚被拉直时,A、B球的水平位移(相对于抛出点)各多大?(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 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可认为先将卫星发射至距地面高度为 h1  的圆形近地轨道上,在卫星经过 A点时点火(喷气发动机工作)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 A,远地点为 B.在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到 B  点(远地点 B 在同步轨道上)时再次点火实施变轨进入同步轨道,两次点火过程都使卫星沿切向方向加速,并且点火时间很短.已知同步卫星的运动周期为 T,地球的半径为 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
求:(计算结果用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的符号来表示)
(1)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同步卫星轨道距地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3?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原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大小F=20N的力拉物体,使物体匀加速运动,2s后撤去拉力.求物体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总共运动多远才停下来?(sin37°=0.6,cos37°=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已知纸带上各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可以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出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s2+s3
2T
s2+s3
2T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s4+s3)-(s1+s2)
4T2
(s4+s3)-(s1+s2)
4T2
.若测出斜面的长度L和斜面右端距桌面的高度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的质量为m.则可以得出斜面对小车的阻力的表达式为
mg
h
L
-m
(s3+s4)-(s1+s2)
4T2
mg
h
L
-m
(s3+s4)-(s1+s2)
4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  所示,A、B、C为某质点作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三个点,测得AB、BC 间的水平距离为SAB=SBC=0.4m,竖直距离 hAB=0.25m,hBC=0.35m,由此可知质点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o=
4
4
 m/s,抛出点到A点的水平距离为
0.8
0.8
m,竖直距离为
0.2
0.2
 m.( 取g=10m/s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3?广州一模)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根轻杆,左端O为转轴,a、b、c为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均匀固定在杆上,即oa=ab=bc,轻杆带动三个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三段杆的张力之比Ta:Tb:Tc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