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9716  159724  159730  159734  159740  159742  159746  159752  159754  159760  159766  159770  159772  159776  159782  159784  159790  159794  159796  159800  159802  159806  159808  159810  159811  159812  159814  159815  159816  159818  159820  159824  159826  159830  159832  159836  159842  159844  159850  159854  159856  159860  159866  159872  159874  159880  159884  159886  159892  159896  159902  159910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木板P下端通过光滑铰链固定于水平地面上的O点,物体AB叠放在木板上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现使木板PO点缓慢旋转到虚线所示位置,物体AB仍保持静止,与原位置的情况相比(  )

A. AB的作用力减小

B. BA的支持力减小

C. 木板对B的支持力增大

D. 木板对B的摩擦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ab两物体,放在两固定的水平挡板之间,物体间用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连接,在b物体上施加水平拉力F后,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体对水平挡板的压力大小可能为2mg

B. 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C. 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D. 弹簧对b物体的弹力大小可能等于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斜面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A=10kgmB=5kgAB间用质量不计的细绳相连.试求:

1当斜面光滑时,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各是多少?

2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时,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各是多少?

3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2μB=0.8时,则释放后的开始阶段,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又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为用等效代替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中“等效代替”的含义是________

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

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

2请将下面实验的主要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记录 ,并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及方向;

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也拉至O点,记录

3如图2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度标度未画出画出的力的图示F1、F2、F、F' 中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是 填字母).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必要的是

A实验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钩住,水平反向拉伸,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B实验时,应保持绳套与纸面平行

C实验时,为便于计算,拉力F1和F2必须相互垂直

D确定拉力的方向时,应使两个点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答案】1D 2结点O的位置 拉力的大小及方向;3F′;4ABD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法,即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的效果和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的效果是相同的,即要求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记录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及方向;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也拉至O点,记录拉力的大小及方向

3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的两个分力的合力,故F1、F2、F、F' 中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是

F

4实验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钩住,水平反向拉伸,检查读数是否相同,选项A正确;实验时,应保持绳套与纸面平行,以减小试验的误差,选项B正确;实验时,拉力F1和F2没有必要必须相互垂直,选项 C错误;确定拉力的方向时,应使两个点的距离尽量远一些,以减小试验的误差,选项D正确;故选ABD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名师点睛】该题属于基础题目,考查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基础知识,如等效思想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

型】实验题
束】
13

【题目】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1m/s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v2=15m/s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s=50m为了乘上该公交车,他加速向前跑去,最大加速度a1=2.5m/s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6m/s.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s0=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t=10s,之后公交车启动向前开去.(不计车长)求: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a2大小是多少?

2若小明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乘上该公交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粗糙的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轨道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轨道与金属杆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杆ab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量一样多
B.金属杆ab上滑过程中克服重力、安培力与摩擦力所做功之和等于 mv02
C.金属杆ab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不一定相等
D.金属杆ab在整个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装置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备有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细线、钩码等器材,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必须平衡摩擦力

B.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应使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应使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之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各点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各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126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0.753.006.7512.0018.7527.00cm,通过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时,某同学保持所挂钩码质量m不变,在满足m<<M的前提下,改变小车质量M,作出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系统误差,从图象可以求出所挂钩吗的质量m=___g.(取g=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为0.3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两种情形下的vt图象g10 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平拉力大小可能等于0.3 N

B. 水平拉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0.2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9月15日,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点火升空,“天空二号”顺利地进入运行圆轨道.某同学从网上查得“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离地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得天宫二号的( )
A.运行周期T=2
B.运行的线速度v=
C.角速度
D.向心加速度大小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平行边界MN、PQ之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两边界间距为d,边界MN上有一粒子源A,可沿纸面内各个方向向磁场中输入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的粒子,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大小v= 不计粒子的重力,则粒子能从PQ边界射出的区域长度与能从MN边界射出的区域长度之比为( )

A.1:1
B.2:3
C. :2
D.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物体以6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a1=﹣2.5 m/s2a2=﹣2.5 m/s2

B. a1=﹣3.5 m/s2a2=﹣3.5 m/s2

C. a1=﹣2.5 m/s2a2=﹣3.5 m/s2

D. a1="3.5" m/s2a2=﹣3.5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