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其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此(1) ;(2) ,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强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4分)一般认为激光器发出的是频率为v的“单色光”,实际上它的频率并不是真正单一的。激光频率v是它的中心频率,它所包含的频率范围是Δv(也称频率宽度)。如图所示,让单色光照射到薄膜表面a,一部分光从上表面反射回去(这部分光称为甲光),其余的光进入薄膜内部,其中的一小部分光从薄膜下表面b反射回来,再从上表面折射出去(这部分光称为乙光)。当甲、乙这两部分光相遇叠加而发生干涉,称为薄膜干涉。乙光与甲光相比,要在薄膜中多传播一小段时间Δt。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能观察到明显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是:Δt的最大值Δ与Δv的乘积近似等于1,即只有满足Δ?Δv≈1才会观察到明显稳定的干涉现象。已知某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频率v=4.32×Hz,它的频率宽度Δv=8.0×Hz。让这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到折射率n=2的液膜表面,入射光与液膜表面成45°角,如图所示。求:
(1)从O点射入薄膜中的光的传播速率;
(2)估算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下,能观察到明显稳定干涉现象的液膜的最大厚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9分)用波长λ=0.51 μm的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测得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Δx=0.55 mm。若将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n=的水中,那么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些动物在夜间几乎什么都看不到,而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这是因为它对某种波段的光线产生视觉。根据热辐射理论,物体发出的光的最大波长与物体的绝对温度T满足关系式T=2.90×m?K。若猫头鹰的猎物――蛇在夜间体温为27 ℃,则它发出光的最大波长为 m,属于 波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头如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螺旋测微器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4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Δx=0.960 mm,已知双缝间距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为λ=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了紫外线,从此紫外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是利用了紫外线的 ;验钞机能检验钞票的真伪是利用了紫外线的 ;医院里常把紫外线用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