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085  3093  3099  3103  3109  3111  3115  3121  3123  3129  3135  3139  3141  3145  3151  3153  3159  3163  3165  3169  3171  3175  3177  3179  3180  3181  3183  3184  3185  3187  3189  3193  3195  3199  3201  3205  3211  3213  3219  3223  3225  3229  3235  3241  3243  3249  3253  3255  3261  3265  3271  327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 cm.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2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①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学公式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次数12345
小车加速度a/(m?s-21.981.481.000.670.50
小车质量M/kg0.250.330.500.751.00
质量倒数数学公式/kg-14.003.002.001.331.00
根据表1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3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
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
②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4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______.
③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同学在做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砝码及盘的重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F/N0.200.300.400.500.60
a/(m?s-20.110.190.290.400.51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b)所示的坐标中作出a-F图象;

(2)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3)图象(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4)小车总质量为______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请你帮助解决下列问题.
(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______仪器,在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图中,编号②的名称是______; 编号④的名称是______,编号⑤的名称是______.现在实验室多用电火花计时器,其电源电压是______流______V,我国常用的电源频率为501Hz,它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2)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如下基本步骤,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只填字母).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低压交流电源
E.取下纸带             F.断开开关
(3)该同学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并在这条纸带上取好了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的编号依次为:A、B、C、D、E,各点与A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该同学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判断小车与纸带的______(填“左”或“右”)端相连,计算可知D点对应小车的速度是______m/s,AE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偏大,形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时电源的电压高于220V
B.实验时打点计时器用的是直流电源
C.实验时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小于50HZ
D.实验时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流小于额定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 A.
    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2. B.
    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3. C.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4. D.
    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每组拉力与伸长量之比是定值,而各组拉力与伸长量之比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在2010年2月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冰壶比赛中,我国女子冰壶队获得铜牌,显示了强大的实力.比赛场地示意如图,投掷线和营垒圆心相距s=30m,营垒半径R=1.8m,冰壶石质量均为19kg,可视为质点.某局比赛中,甲方运动员从起踏架处推着冰壶石C出发,在投掷线AB处放手让冰壶石以速度数学公式m/s沿虚线向圆心O点滑出.为保证比赛胜利,使冰壶石C能滑到圆心O点,将对方已停在O点的冰壶石D碰走,同时保证甲方冰壶石C能留在营垒内,且离圆心越近越好.按比赛规则,甲方运动员可在场地内任意位置刷冰,减小动摩擦因数,使冰壶石C以适当的速度碰走冰壶石D,乙方运动员可在两冰壶石相碰后越过D点时刷冰,减小动摩擦因数使冰壶石C滑出营垒.已知冰壶石与冰面间动摩擦因数μ1=0.008,甲方运动员通过刷冰可使动摩擦因数μ2减小到0.002,乙方运动员通过刷冰可使动摩擦因数μ3减小到0.0025.两冰壶石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系统能量损失为冰壶石C碰撞前动能的数学公式,碰撞前后两冰壶石始终在同一直线上运动,g取10m/s2.比赛中两方依次投冰壶石,每队有4个人,每个人2个冰壶石.等到双方将冰壶石全部投完之后,一局便结束了,此时开始计算得分.求:

(1)若甲方运动员不刷冰,冰壶石C能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为保证甲方在本局比赛中获胜,即冰壶石C不脱离营垒,冰壶石C碰撞前瞬间速度的大小;
(3)为保证甲方在本局比赛中获胜,即冰壶石C不脱离营垒,甲方运动员在投掷线AB到营垒圆心之间刷冰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1)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BC、CD、DE、EF间的距离s1、s2、s3、s4、s5,它们依次为1.00cm、1.40cm、1.80cm、2.21cm、2.61cm.
(2)根据(1)中读得的数据,计算出各点的速度,并在右边所给的坐标系中,用做v-t图象的方法,从图象中求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要标明坐标及其单位,单位大小要取得合适,使作图和读数方便,并尽量充分利用坐标纸).
(3)从图象上求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A=______m/s,并由此计算:当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的时刻,物体已经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了______s.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有一段长为L,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坡路面,一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斜坡底端,质量为4m的人想沿斜坡将木箱推上坡顶,假设人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计算中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人是沿与斜坡平行的方向用力推木箱的,求:
(1)假设木箱与路面间无摩擦,人推着木箱一起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人受到路面的摩擦力多大?
(2)若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则人推木箱一起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若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要将木箱由坡底运送到坡顶,人推木箱一起运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子4×100m接力队历史性的闯入了决赛.决赛上却因交接棒失误,被取消了比赛成绩.假设在交接棒时,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视为匀加速.甲保持9m/s的速度送棒,甲在跑到接力区前S0=13.5m的标记处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则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日常活动中,很多事情需要人反应灵敏,对战士、司机、飞行员、运动员等尤其如此.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下面是小华测定反应时间的一个过程:如右图,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小华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手的任何部位都没有碰到木尺,位置在木尺刻度45.0cm处,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小华立即握住木尺.发现他手握住的位置是刻度25.0cm处,根据运动学的知识,可以算出小华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一个物体从塔顶上自由落下,经过2s到达地面.(g取10m/s2
求:(1)塔的高度;
(2)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