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2887  32895  32901  32905  32911  32913  32917  32923  32925  32931  32937  32941  32943  32947  32953  32955  32961  32965  32967  32971  32973  32977  32979  32981  32982  32983  32985  32986  32987  32989  32991  32995  32997  33001  33003  33007  33013  33015  33021  33025  33027  33031  33037  33043  33045  33051  33055  33057  33063  33067  33073  33081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研究对象能视为质点的是(    )

A.高速转动着的砂轮                                              B.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

C.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D.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B.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表示时间长

C.研究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时将人造地球卫星看作质点

D.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的运动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物体M前3 s内向东运动了5 m,紧接着2 s内向西运动了7 m,求物体M在这5 s内的位移的大小为_________,方向_________;路程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质点由位置A向东运动30 m后,转弯向南运动了40 m到达B.在这个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多大?方向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v1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穿马路.汽车司机发现游客途经D处时经过0.7 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以及游客横穿马路是否过快,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 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过14.0 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量得=17.5 m =14.0 mBD=2.6 m.肇事汽车刹车性能良好(可认为警车与肇事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均相同).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1是多大?

(2)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0年8月18日,新闻联播中报道,我国空军科研人员在飞机零高度、零速度的救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报道称:由于飞机发生故障大多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为零高度.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突然停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须在0.1 s的时间内向上弹离飞机,若弹离飞机的速度为20 m/s,试判断飞行员弹离过程的加速度是多大.若飞行员脱离飞机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则他离开飞机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它在落到地面前1 s内共下落35 m,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及下落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 s,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种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速度/(km·h-1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45

9

14

23

75

15

38

 

90

 

 

73

105

21

75

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下图所示.下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利用下图所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