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应“实事”而“求是” 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C.历史可以任意评说 D.历史是史学记录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3、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4、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5、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
C.小农经济的瓦解
D.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6、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农谚反映了 (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 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7、“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 “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
称为“钧红”; 有的 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
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瓷器工场
9、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
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
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10、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到图4所列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图1铁兵器 B.图2陶罐 C.图3青花瓷 D.图4铜壶
11、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 ( )。
A.徽商、晋商 B.西域商人 C.波斯、阿拉伯商人 D.西藏商人
12、下图反映的是徽商老字号,据图可知徽商 ( )
①出现于明清 ②经营种类多 ③活动范围广 ④“贾而好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14、“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15、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一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
A. 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16、“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 )。
A.汉都长安 B.宋都东京 C.唐都长安 D.隋朝洛阳
17、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时代) |
弘治 (1488~1505年) |
嘉靖 (1522~1566年) |
万历 (1573~1620年) |
吴江县 |
3市4镇 |
7市4镇 |
10市7镇 |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18、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废除
19、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 )。
A.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
20、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理由的是 (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
2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2、国家航母工程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④指南针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事实上,最先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25、下面是新航路开辟的局部示意图,关于②航线开辟叙述正确的是 ( )。
A.首次打通欧洲到达东方的航路 B.为葡萄牙带去了丰厚的利润
C.找到了通往西印度群岛的捷径 D.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
26、“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27、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7 |
515 |
685 |
A.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你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8、右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 )。
A.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B.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29、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绕地球一周回到欧洲,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言论,最为合理的是 ( )。
甲说:这太夸张了,帆船根本不能越洋,而英国的汽船他们根本买不起。
乙说:这不可能,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
丙说:这有可能,据说是王室拨款资助他们远洋航行的。
丁说:这是真的,因为葡萄牙国王亲自迎接他们胜利归来。
A.甲 B.乙 C.丙 D.丁
30、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 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D.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31、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l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32、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33、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4、4月23日是莎士比亚(1564~1616)的辞世纪念日,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假如让时光倒流到莎士比亚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有可能看到下列哪些情景( )
①人们在欧洲市场上购买花生、甘薯 ②人们去美洲旅游时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③人们听到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非常振奋 ④人们经常乘坐蒸汽机车周游欧洲各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5、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
A.汽车、汽轮 B.电灯泡、电动机
C.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 D.电话机、内燃机
36、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
A.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37、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下图为《1700-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亚洲国家的衰落
38、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 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D.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39、工业革命不仅为美国崛起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这使美国崛起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这里强调的美国崛起的“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指 ( )。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开始建立联系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C. 美国独立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D.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
40、高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44、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放贷者和他的妻子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要把黄金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四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有人认为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殖民掠夺之路”。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①--④所代表的航线(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