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铁矿石冶炼成铁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2.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A.铁 B.锌 C.氟 B.碘
3.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显碱性的是( )
|
柠檬 |
糖水 |
牙膏 |
牛奶 |
pH |
2~3 |
7 |
8~9 |
6~7 |
A.柠檬 B.糖水 C.牙膏 D.牛奶
4.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5.复合肥能提供几种养分,给农作物以“全面呵护”。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硫酸钾[K2SO4]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 C.尿素[CO(NH2)2] D.硝酸铵[NH4NO3]
6.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8.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 .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9.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珐。‘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B.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2是酸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1. 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玻璃是一种复合材料
C.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D.合金属于______________
12.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大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__________
13.下列实验方法或措施合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D.用__________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14.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混合物 |
方法 |
选用物质 |
A.CO(CO2) |
吸收 |
高温的氧化铜 |
B.CaCl2(HCl)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HCl(BaCl2)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D.FeSO4(CuSO4) |
置换、过滤 |
______________ |
15.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有银离子 B.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在上述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①最轻的气体 _______ ;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________ ;
③含有氧元素的酸(只写一种) ____________ ;
④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碱 _____________ ;
⑤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盐 __________ .
17.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请填下列空格:
(1)在人体所摄入的物质中,除空气、水、食盐等无机物外,其余主要是糖类、油脂、蛋白质和 维生素 等有机物.人体缺乏 钙 元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食用乳制品、豆类等可摄入该元素.
(2)氢气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3)工业上通过高温煅烧石灰石来生产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4)厨房中铁锅易生锈,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 不用时保持铁锅干燥或涂一层植物油 .
1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显___________色。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操作的过程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过滤。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KNO3
(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NaCl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
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
(4)你从图中还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
20.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b的名称:b是_________.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4)①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也可以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用来_________________.
22.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徑。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3)C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 gl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小”或“偏大”)。
23.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采用的氨碱法制的的纯碱样品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
(1)只含有Na2CO3 ; (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
NaHCO3 |
Na2CO3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Ⅰ |
产生气泡 |
加入饱和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1)表中的现象Ⅰ为 ;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小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① 取少量样品溶于水,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 |
该反应的方程式: 。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 |
; |
证明猜想②成立。 |
[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24.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他想测定该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 g ,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 g、40 g、60 g 时,生成气体的质量如表中的数据所示(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 g ,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试分析计算:
(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 m 为 g。
(2)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江西省2014届九年级化学模拟卷(6)参考答案
江西省2014届九年级化学模拟卷(6)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